吉田真太郎遺憾道“那倒也是,買回來我似乎也不會利用。”
一旁的范熙壬聽蒙了,“專利”
好吧,現在國內根本沒有專利制度,即便是范熙壬以后留學日本后研習的是法律專業,但就連他目前都對專利制度不知曉。
李諭只好給他解釋了一下“就是朝廷頒布法令,可以保護發明者一定期限享有自己發明的獨享權益。”
范熙壬還是懂法的,一琢磨就感覺對味“沒有毛病,不這么做,怎么鼓勵大家伙創造,要不就成了為他人作嫁衣。”
但旋即又想到,現在清廷根本沒有專利的相關法律,談何保護。甚至專利法之上更基本的法律都沒有哪。
張謇倒是多少知道專利是怎么回事,但怎么日本人都要找中國人買技術專利了,簡直像做夢,于是問道“你是日方政府人員”
“并不是,”吉田真太郎知道中日目前就有了矛盾,連忙說,“我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商人,沒有任何軍方或者政府背景,但我的確準備成立一家汽車工廠,專門用來銷售進口自美國的汽車。”
張謇點點頭,原來是個二道販子。
不過此人成立的東京汽車制造廠,確實即組裝出日本第一臺汽車后,又一定程度上造出了日本第一臺“國產”汽車。當然核心部件仍舊采購自美國,只有車體自己生產,用的也是比較緩慢落后的手工方式。
日本汽車的量產要到十年后的三菱公司了。
又是三菱
日本政府后來很快就注意到了汽車的潛力,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的巨大潛力,許多汽車公司后來都有了濃厚的軍工背景。
李諭心知肚明。他不僅不想賣技術,甚至已經開始心存競爭思想,雖然目前他和日本幾大財團比小得就像一只螞蟻。
范熙壬卻并不知道后來的事情,只是感覺如果賣專利輕輕松松就可以賺不少錢,何樂而不為。而且這種事絕對可以成為重要的新聞,等諸報端后甚至能夠提振國內的士氣。
范熙壬悄悄說“何不給他開個大價錢”
李諭剛想回話,有人走了過來,“原來我們在工業館也有展位,還有日本人想買”
范熙壬認識他,行禮道“貢王爺”
然后給李諭介紹“這位是蒙古喀喇沁郡王。”
他們也來了。
范熙壬又介紹了一下跟著貢王的另兩人肅親王善耆的兒子憲章,蒙古喀爾喀親王那彥圖的兒子祺承武。
清朝時期,蒙古的王爺差不多有二十幾個。
不過祺承武的姓氏有點厲害博爾濟吉特,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所以這三人一個已經是蒙古的郡王,另兩個則都是王爺的世子,以后也是要繼承王位的。
日本黑龍會和駐清大使內田康哉挑選的人果然很有分量。
不過到后面兩位繼承的時候,大清已經沒了日本也直接放棄拉攏他們,轉而投向看似更有價值的清廢帝溥儀。
反正日本眼中自然是只有利益,而且是能夠讓他們利用的利益。
貢王看著眼前的差速器模型小車“就是這個東西,日本人要買”
憲章和祺承武也來了興趣,端詳起來,里面的齒輪傳動,在轉向時能給左右輪子不同的速度,原理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他們看不出個什么“原來是這么個小東西我還以為是啥不得了的工業品。”
“就是,失望至極”
吉田真太郎雖然不懂,不過聽語氣也知道他們兩人一點也瞧不上眼前的小發明。自己剛稱贊了,又被別人侮辱,典型就是侮辱到自己頭上。
吉田真太郎也不認識這幾位王爺世子的,直接說“我聽聞中國有句老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不不,應該是有眼不識泰山。”
祺承武和憲章聽不懂日本話,問范熙壬“他說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