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越看越喜歡,比他在北洋軍中騎的普通蒙古馬高大威勐多了。
“多少錢,店家,說個實誠價吧。”
店家伸出六根手指頭“這匹馬運過來非常不易,至少也要六百兩。”
李諭討價還價道“太貴了,我誠心買,500兩怎么樣”
店家搖搖頭“這可是我店里的寶貝,客官您好好看看這牙口、蹄子還有毛色,騎出去您就是京城最招搖的公子哥”
李諭雖然不太懂殺價,不過多少也知道基本道理,于是說“那我先去別家看看。”
店家嘴很硬“你去吧”
李諭直接扭頭,剛走兩步,店家就叫住了他“客官留步我看客官也是有緣,我就吃個虧,550兩如何”
李諭說“550兩可以,不過你還要再送我一匹普通的蒙古馬,而且鞍具都要全。”
一匹普通的蒙古馬差不多十來兩銀子,店家想了想說“好吧,就按你說的”
三河馬這么貴,當然不是用來拉馬車,而是自己騎的,而蒙古馬則可以用來拉馬車。
其實自古以來,漢人并沒有騎馬傳統。但如今北京城里旗人很多,他們是有養好馬風尚的,不少家族甚至將馬匹好壞作為自己府邸的“門面”,競相攀比。
說起來,這種攀比心態和后世似乎也什么兩樣。
否則十幾兩銀子的馬匹就夠用,誰又會花錢買動輒幾百上千兩的名馬哪。
在李諭上輩子,為了面子買車的同樣大有人在,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有點畸形的汽車消費觀面子是選車的關鍵要素。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在某音等媒體中,三四十萬的bba也被說成“街車”。
算了,不說這些,李諭自己不也無形中掉入買名馬的沖動中。
店家眼光很準,說道“客官買了好馬又買普通馬,是不是還需要買輛馬車”
李諭問“怎么,這個你也有”
店家說“當然有,客官你來我家就對了,整個馬市數我家東西全。如果客官是自家用,從高級到常規依次有長轅車、大鞍車、小鞍車。”
李諭之前打過一次馬車,大體知道現在馬車也是分等級的。
罪惡的封建社會啊,什么都要分等級。
李諭問“那么說你家都有”
店家說“那當然,就看客官您什么身份,一般賣得好的就是大鞍車和小鞍車,但這種車都是輪子在車廂中間,坐起來有點顛,而且車廂也小一點的。要好的可以用長轅車,不過一般這種車都是有身份人家的。”
旁邊的趙謙插了一嘴“忘了告訴你,我家老爺是當朝帝師”
“哎喲您竟然是帝師”店家立刻變了臉色,“小的有眼不識泰山,老爺不要責怪”
李諭擺擺手“好說好說,不用拘謹,低調一點。”
想不到這個身份說出來這么好使。
店家指著長轅車道“那就沒的說,您肯定可以用它。”
在長轅車之上,其實還有兩種等級更高的車一種是皇家專用的方車,還有就是高級官員夫人用的朱輪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