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又問道“你本來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改名李四光”
“我本名叫李仲揆,”李四光說,“剛才名字寫錯位置時,我以為報名表只能有一張,正好看到前面有張匾額,寫著光被四表。我就想,四光,代表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然后就改成了現在名字李四光。我喜歡這名字,以后我想做的事可多了去了。”
雖然本名不是李四光,不過這次陰差陽錯之后,李四光以后還真就一直用起了這個臨時改的名字。
“哦”李諭來了興致,又問道,“你以后想做什么”
李四光說“我來省城是坐的洋人的大輪船,我以后也要造大輪船”
李諭笑道“相信你能成功。”
李四光當然看不出李諭為什么笑,以為是在夸獎自己“大哥哥你相信我就對了”
李諭也大笑起來,沒想到年少的李四光這么有趣。
當然,他后來留學日本,剛開始學的還真是機械學,后來再度遠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留學時,才改成的地質學。
李諭好奇道“你父親沒有陪同你來,是不認可你的決定嗎”
李四光搖搖頭“父親并沒有過多阻攔我,后來他還很贊成。至于為啥沒來,那是因為我們祖上是從草原來的,這點小路真的算不得啥。”
李四光祖上確實還真是蒙古族,從草原流落到了湖北黃岡。
李諭又問“這么多年,你都是在家里的私塾讀書”
李四光這次點了點頭“都是父親教我的,所以他才了解我,讓我來到了省城。”
李諭豎起大拇指“你們的決定都是正確的。”
多說一句,李四光的父親,還是后來東北野戰軍林首領的啟蒙老師。
高等小學堂的傳教士老師此時喊道“各位新同學請隨我來辦理入學的手續。”
李四光對李諭說“我要走了。”
李諭說“去吧,后會有期。”
李四光走后,華世芳問道“怎么你與這個孩子聊了這么多”
李諭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說道“這孩子以后有前途。”
華世芳也說“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有魄力獨立來省城,的確有前途。”
李諭又問“學校真的會給孩子發銀子”
華世芳說“那當然,只要考試能合格,就有銀子。如果考上前五名,還能夠留洋,費用都是學校出。”
張之洞治下的學校還真是大手筆。
雖然不是短時間見效,但只有舍得向教育上砸錢,才有前途。
李四光在西路高等小學堂也的確是個小學霸,基本都是名列前茅,每次都有獎學金。
而且他學習能力真的很強,本來小學堂的學制是四年,但僅僅不到兩年,李四光就獲得了留學日本的機會。
兩人又在學校附近看了看,新學堂雖然看起來完全沒法和后世的相比,但作為二十世紀初,也不能強求太多。
關鍵人家管吃管住還給錢,學習好了又能留學,基本上就是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