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打了個人力車,前往商務印書館。
途經南京路時,感覺建設還遠不如后世,甚至一眼望去就能看到邊。
沒走多遠,李諭看到有家洋行門口掛著大牌子“租界房產,頂級顧問,就找哈同洋行。”
一個大腹便便的外國人正在與幾個中國人交談。
李諭對車夫道“在這停停。”
那個外國人對面前的中國人說“你們的需求我都知道,但那塊地很快就會是我的,你們也不用擔心,補償款我會給你們。但你們應該知道,按照租界的規定,補償款也可以不給你們。”
幾名中國人道“哈同董事,您是去過那邊的,這么多年我們已經建好了房子,怎么能就這么趕我們走。”
原來是大地產商哈同,目前四成多的南京路都在他名下,絕對的上海大班。
哈同說“這里可是法租界,讓你們住了這么多年已經很不錯了。再說,我給你們的數額并不低,完全可以在租界外面蓋更多房子。”
這幾個國人算是小開發商,和哈同當然沒法比。
李諭問旁邊的車夫“現在中國人也可以在租界蓋房子”
車夫說“那是當然哩,您要是有錢,啥不行”
李諭還真不知道這個關竅,又問道“以前租界不是只讓外國人買賣房產嗎”
車夫說“早不是了自從當年長毛打到邊上,租界里現在到處是咱中國人,你要是真拿錢買,洋人也不傻,人家認銀圓。”
李諭恍然道“原來如此。”
他一直以為要到民國時期國人才可以在租界里買賣房產甚至購置地皮建房子。
那幾個小開發商走后,李諭湊過去,還沒等他開口,沒想到哈同竟然主動打了招呼“你是報紙上的那個李諭吧”
李諭訝道“你認識我”
哈同說“當然認識,科學巨子,名震歐洲,你的大名我在報紙上看過很多次,泰晤士報還刊載過你的照片。”
然后朝著洋行內喊道“夫人,我給你提過的最厲害的那個中國人來了。”
不一會兒,就聽到里面一陣下樓聲音“是李諭嗎他不是離開上海了”
哈同笑道“你可是個大名人,看到報紙說你來后,夫人一直想要讓我請你來坐坐,不過找到時,卻聽說你已經去了湖州。”
李諭說“確實,我還去了武昌。”
“還真是你幼”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國女子走出來,“不得了不得了”然后她對哈同說“你看吧,我就說中國人聰明著哪,不比你們洋人差”
哈同給李諭介紹“這是在下夫人,羅女士。自從在報上看到關于你的報道,天天貼我耳朵邊上說中國人絕對比我們猶太人聰明。”
李諭訝道“原來先生是猶太人。”
哈同說“正是。”
“難怪如此。”李諭喃喃道。
哈同問“你對猶太人也有意見”
歐洲自古一直有排斥猶太人的傳統,哈同出生在巴格達,那邊也一樣。
李諭連忙擺擺手“并沒有那個意思,我是說,難怪您可以成為地產大亨。”
哈同笑道“我知道。自從我定居中國后,發現這邊的人十分淳樸友好。”
哈同的夫人叫做羅迦陵,她說道“這是自然你們不要在外面說了,快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