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一百六十七章聰明人的做法
雖然錢是交了,等哈同跑完手續,實際拿到地契還要過幾個月。
李諭與哈同留下了電報的聯系方式,便準備先行回京。
一路上做輪船肯定又要花去好幾天,反正沒事,可以寫寫化學方面的入門講義。
為求嚴謹,李諭還是準備去買點相應的書籍,畢竟不是專門搞化學的,單憑記憶寫確實容易出紕漏。
正好上次也答應申報史量才給他寫了點科學小稿件,李諭是從現在大家日常容易接觸的方面入手。
這次寫了一篇關于太陽系內行星介紹的文章,比如太陽其實有壽命、地球也有壽命,還有就是木星是個氣態行星,并沒有巖石表面之類。
反正在這時候都是一些比較有顛覆性的內容。
史量才拿到稿件蠻高興“除了你,真的再難找到這么優秀的科學文章。最近聽報社的老人說,申報多年前也曾經辦過一份叫做格致匯編的科學雜志,可惜在十年前停辦了。”
格致匯編是中國最早的關于科學方面的雜志,在1876就創刊,于1892年停刊。
李諭問“想不想把科學雜志再辦起來”
史量才立刻說“當然想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咱們想要變強,離不開科學。”
李諭說“我也有這想法,等有時間了同你好好研究研究。”
史量才道“當然離不開你。”
“另外,”李諭問道,“我想買幾本關于化學方面的書籍,不知道上海有沒有這種書店”
“有啊,”史量才說,“剛才我說的格致匯編主編傅蘭雅先生,就辦了一家格致書室,專門經營科學類書籍。”
“哦還有這種地方,快帶我去看看”
果然是大上海啊。
傅蘭雅是個英國人,當初還在丁韙良手下做過同文館的英文教習,后來被基督教上海教會團任命為在傳教士中享有盛名的中國教會新報的主編。
不過傅蘭雅雖受教會派遣,但對傳教興趣不大。來到中國后,他看見傳教事業十分不景氣,便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
轉而進入江南制造局的翻譯館專門搞起了科學書籍翻譯,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等人都曾經與他一同做過翻譯工作。
剛進入格致書室,李諭就感覺真的挺像一個近現代圖書館,從譯著到西方原版應有盡有,品類也涉獵了數理化生各門類。
想想就知道這東西現在沒有太大銷路,不過傅蘭雅竟然能一如既往花了幾十年做下來,也蠻不容易。
“原來是李諭先生。”格致書室傅蘭雅一眼就認出了李諭。
倒是傅蘭雅本人由史量才給李諭介紹了一下。
他已經是個60多歲的老者,但精神看著挺好。
問過好后,李諭說“能搜集到這么多科技書籍,先生著實令人敬佩。”
傅蘭雅哈哈笑道“那是當然,放眼英國,也沒有幾家私人書店有我全。你等一下,有樣東西給你看看。”
傅蘭雅抽出了兩本分形與混沌以及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些會刊,“包括你寫的書,還有出版過你文章的雜志,我這都有。”
“好家伙,”李諭訝道,“這些弄過來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