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爾笑道“感覺你也像個運營者了。”
李諭說“我現在也不能常駐美國,后續的運營還是要靠你。”
“那你要做什么”卡特爾問。
李諭說“我想去一趟美國科學院。”
“科學院嘛”卡特爾說,“我三年前倒是已經去過科學促進會,與他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科學雜志成為他們的期刊之一,發表他們的文章。但我確實更想與美國科學院的領導談一談,刊載他們的成果。”
美國科學促進會與美國科學院是后世美國的兩大科學組織,但科學院在科學方面的地位顯然更高。
而且目前很多實實在在的科學家都是在科學院里,科學促進會更像一個組織性質的機構。
李諭說“對啊,我們畢竟是科學的雜志,當然還是要有更多科學家的投稿。”
卡特爾苦笑道“只不過科學院的人現在都是把文章直接投到英國或者德國,就連我這個科學院的心理學院士,也是更愿意投到英國。”
李諭也有點愕然,現在歐洲在科學界的地位還是高啊。
看來自己還是想簡單了,不過現在美國科學院還沒有搞出自己的院刊,所以后續還是可以爭取的。
“這么說,我暫時也沒有必要去了,不若直接找科學促進會增加資金提高刊印數量了。”
以后有了知名度,直接事實勝過雄辯。
卡特爾點點頭“如果稿件質量高,科學促進會肯定愿意這么做。正好我與科學促進會的秘書霍華德先生見過面,我們可以去找他。”
美國科學促進會其實也是真的想把手底下的雜志辦起來,畢竟歐洲那些科學雜志太強了,完全不給自己這邊活路,雖然科學促進會想了不少辦法,但是影響力不上去,就是不會有厲害的科學家來投稿。
英法德等國科學太強了,美國雖然工業已經上來,但科學方面還是沒法和他們比。
再加上瑞典科學院大手筆搞出了一個諾貝爾獎,完全把科學中心固定在了歐洲。就算是科學促進會能夠拉來贊助設立一個金額不低于諾貝爾獎的科學獎項,也不會競爭過歐洲。
李諭與卡特爾來到霍華德的辦公室,卡特爾為他介紹了李諭,一番贊美不再多提,霍華德對李諭目的也感到十分驚訝“你的意思是,能夠把我們的期刊辦起來”
科學雜志現在按照協議已經成了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期刊,這個“我們”也沒有什么不妥。
其實科學促進會還在不少雜志上押寶,對于哪個能夠崛起,自己也拿不準。
但李諭既然已經欽點了科學,科學促進會當然可以重點著力于此。
李諭說“想把它振作起來,不僅僅需要資金。”
對此霍華德深表同意“當年愛迪生先生拿出了一萬美元也沒有什么用,后來貝爾先生也了很多資金,但只進不出,導致他們早早撤資。”
李諭說“對的,所以要把內容做上去才可以,而且是那種全世界影響力的內容。”
霍華德面露難色“這個道理我當然懂,但是現在大部分稿件都投到了大洋彼岸的歐洲,我們有什么辦法”
后世堂堂三大頂級期刊nsce,早年竟然是這種境遇,也是令人想不到。
李諭說“稿件我可以,正好手里有點不錯的成果。”
“新的成果”霍華德問道。
“當然,”李諭說,“要不還能有什么效果。”
“太好了”霍華德高興道,“以你的地位,發表出來肯定能夠吸引到人。”
李諭說“自然不能只是看誰的文章,還是之前說的,要靠內容。”
“對對對內容”霍華德迅速提起了精神,“先生能夠放下身段投給我們這種小雜志,真是太感動了。”
李諭笑了笑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后不會是小雜志的。”
“河東河西”霍華德愣了愣。
雖然李諭是用英文說的,不過在他們面前說中國諺語確實好像有點難以理解,只得又補充道“我是說,早晚都會不亞于歐洲的頂級期刊。”
卡特爾同樣興奮道“我也希望看到這一天,有先生的資金投資以及稿件,希望太大了”
確實希望大得沒邊,只能說李諭這個投資絕對是太值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