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一百七十五章德國來信
瑞士,伯爾尼專利局。
三級臨時專利員愛因斯坦先生正在仔細對照普朗克1900年的論文以及李諭現在的論文,看了半天感覺還是更能接受普朗克的“能量子”說法。
至于李諭,直接用“量子”說法,實在是太超前了。
愛因斯坦又找到維恩與瑞利的公式仔細研究,此時似乎看出了點道道
維恩的出發點是基于經典熱力學,而且他顯然使用了玻爾茲曼的分子以及原子假說,得到了高頻適應很好的維恩公式。
簡單點說,維恩是從粒子角度出發。
至于瑞利,雖然也是基于經典理論推導,不過瑞利的理論根基是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從而得到了低頻適應很好的瑞利公式嚴格說應該叫做瑞利-金斯公式。
也簡單點說的話,即瑞利是從波的角度出發。
一個是粒子,一個是波
都只是符合部分。
而李諭與普朗克的理論卻可以完美符合黑體輻射。
難道是說
愛因斯坦感覺靈光乍現,迅速再看了一遍李諭的論文,心中越來越感覺到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如此
德國,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
這里是十九世紀末研究黑體輻射的核心,很多數據、圖像、試驗都是在這里做出來。
維恩當初就是在此研究出了自己的維恩公式,拿到了19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過維恩顯然并不想去繼續深究瑞利男爵甚至李諭的論文,他還是想繼續完善自己的理論。
正古思冥想時,研究所的兩位研究員魯本斯和庫爾班回來了。就是他們兩人當初用試驗發現了維恩公式的低頻失效現象。
魯本斯手里拿著本雜志,雖然是用英文書寫,不過現在學界里,不管是什么專業的人,普遍懂好幾種語言。
“你看了嗎”魯本斯說,“這位叫做李諭的中國人真是讓人難以形容,剛剛才詮釋了黑體輻射公式,竟然又在美國搞出了這么多天文學大動作。”
庫爾班說“我先看了那篇關于河外星系的,一如他當時發現冥王星時的嚴謹,論文寫得真精彩,連我都想去天文臺看看了。”
“李諭”這名字維恩真是太熟了,抬頭問道“他怎么又去美國了又有什么新發現”
魯本斯說“十分難以置信的成果,不過都是天文學發現。”
維恩愕然“天文學他竟然在研究如此困難的黑體輻射問題同時,還有閑心搞天文學”
魯本斯說“所以才說難以置信而且看他最近發表的那篇反駁奧斯特瓦爾德教授的文章,同樣很精彩,行文邏輯如同春日的風一樣自然而然,似乎他早就能猜到別人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