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后的十幾年里,他自己都常常告戒其他人要謹慎使用自己的理論以及普朗克常數。
這也不能怪他,畢竟誰能想到量子力學以后的發展那么廣闊。
普朗克常數后世成為了構成宇宙的三大基本物理常數之一另兩個就是光速與引力常數,地位何其超然。
此時的他心情確實很激動,誰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接受時都會開心萬分。他也比玻爾茲曼的命運要幸運得太多,起碼有生之年就能看到量子力學大掃四方、萬里開疆。
不過此刻的普朗克并沒有繼續做研究,作為一個有點樸實或者說偏老派持重的科學家,更沒有摻和進與其他反對者的爭論中,基本就是李諭在“舌戰群儒”。
他手里拿著一本書,赫然是星球大戰新希望。
他正邊喝咖啡邊津津有味地看著,而且是直接一口氣讀完。
合上書普朗克還在回味書中的情節,“有點意思,不知道故事接下去會怎么樣。”
普朗克越想越難心癢,突然想到“我給李諭發一封電報不過分吧”
兩人并未謀面,但已經通過量子理論聯系在了一起。
說做就做,普朗克提筆就給李諭擬好了電文
“神秘而偉大的東方科學之星,你寫的論文讓我異常驚喜但我現在更想知道的卻是星球大戰新希望書中,那個邪惡的銀河帝國以及強大的達斯維達接下來會怎樣,盧克天行者有沒有與來亞公主最終在一起”
好嘛,李諭收到這封電報也是哭笑不得。
他絕對想不到堂堂普朗克給自己的第一封電報,竟然是催稿原來他也喜歡科幻
李諭只得回道“尊敬的普朗克教授,很榮幸你喜愛這部科幻作品,續作我會盡快寫出,敬請期待。”
普朗克回道“務必盡快我已經許久沒有讀到如此有趣的科幻作品,想象力著實令我驚嘆那宏大的場景如同貝多芬的鋼琴樂曲一樣讓人著迷。”
普朗克年輕時對文學、音樂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擅長彈鋼琴,不過最終他的興趣還是轉到了物理學上。
只能說世界損失了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卻收獲了一個開天辟地的科學巨匠。
普朗克在電文最后終于又想起來“正事”,加了一句“如果能夠來德國,一定要與先生當面探討物理學最高深的奧秘。”
普朗克與西門子等人一樣,都認為德國才是當下世界科學的中心,而且他為此更是深深自負。
即便在一戰后,德國損失極為慘重,差不多被一擼到底,賠款額多到幾乎沒有上限;也遭到國際科學界排斥,從1919年到1925年間舉行的275個科學會議中,有165個沒有邀請德國人。
但德國的科學依然突飛勐進,在多個領域均取得了巨大進展。
那時的普朗克已經成名,1918年他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言時說“就算敵人剝奪了我們的國防力量,就算危機正在我們眼前發生,甚至還有更嚴重的危機即將到來。有一樣東西是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的敵人都不能從我們手上奪走的那就是德國科學在世界上的地位學院的首要任務就是維護這個地位,如果有必要的話,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衛它”
當然了,德國的科學這時候確實非常強,大牛太多,甚至愛因斯坦本來也是德國國籍。
至于美國,現在還是在追趕階段。不過在二戰后,科學中心迅速轉移到了美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德國科學家逃亡到了美國。
李諭此前還收到了哥廷根大學希爾伯特的邀請,德國肯定是會去的,于是回道“我定將親赴德國向教授當面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