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校長說“我同意你的說法,實際上我已經被來自中國的使團詢問過許多次,他們希望聘請愿意在中國擔任職務的美國年輕人。我想這就是我們文化溝通的一種方式,但我也要鄭重聲明,在這個過程中,會是我們的文化輸出。”
詹姆斯說得已經很坦誠了,李諭笑道“多輸出點沒關系的,現在中國就是個大熔爐,把越多思路想法扔進去,效果越好。”
詹姆斯說“就像你們神話中那個煉丹爐”
李諭哈哈一笑“有那么點道理。”
詹姆斯校長又說“聽說你們還見了總統先生,提到了派遣留學生之事”
李諭點點頭“確有此事。”
詹姆斯校長問道“總統什么意見”
“羅斯福總統應當是同意了,而且還有意退還庚子賠款。”李諭說。
詹姆斯高興道“總統這么做太對了我早就給我的學生說過,過度的壓榨只有短期利益,這不符合我們的精神。既然總統也有意,我可以再給總統寫封信,催促他完成這件事。”
李諭沒想到詹姆斯校長竟然主動提出,說道“校長真是英明之人,我代表中國所有的學子向你致以崇高敬意。”
詹姆斯卻說“談不上英明,因為我不想隱瞞你,我這么做也存有自己的私心。”
李諭當然明白他是站在美國利益上這么做,但能讓留學生留美,肯定是件雙贏的事。
李諭說“真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校長。”
詹姆斯笑道“到時候你來我們尹利諾尹大學做個演講就可以。”
“這不是無本買賣嘛,我也太賺了。”李諭笑道。
詹姆斯說“還是用一句你們中國話,禮尚往來。而且我一向認為,我們今天的高等院校遠比歐洲、日本的院校更能滿足中國學生認識先進文明的愿望。”
好吧,他也的確是充滿自信。
不過這種自信一直貫穿老美的文化之中,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一直妄自菲薄也不行。
當然嘍,后來美國教育演化成了兩種,一個是精英教育,一個是快樂教育。
哪怕在二十一世紀,美國的精英教育辛苦程度也是不弱于中日韓三國,學生非常辛苦也非常刻苦。
但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中國人以為美國教育就是快樂教育,天天啥也不學,上課各種玩,沒有作業、沒有壓力,還能上名牌大學,感覺爽翻了。
想想就不可能
就像國內很多人也以為只要是個北京人隨便學學習就能上清北一樣。就比如清華,即便北京考生考上清華的比例比山東、河南什么的高多了,但那也是從四五萬學生里只招五百來個。筆者也是山東考生出來的,只是想說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無法改變的客觀原因而忽視更大的主觀原因,否則喪失了奮斗的心,今后的人生恐怕會更糟糕。就像二十世紀初正開始從晚清泥潭里艱難爬出來的中國一樣,與歐美比出發點更低,但也是堅定不移走下來了。
有點說偏了,說回美國的快樂教育,實際上都是些美國的底層人,他們上了幾年學后當然也很自信。雖然很多接頭采訪拿張世界地圖,不少美國成年人連美國在哪都指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