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家就是自信
只不過是盲目自信
兩人又交流了一會兒關于物理學、天文學以及數學的觀點,詹姆斯實在是詫異于李諭的學識,以他一個見了數不清優秀學生的校長而言,都沒有在同齡人中見過如此淵博的。
“先生果然真才實學,難怪能夠拿到極難獲得的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資格。”詹姆斯嘆道。
李諭趁機添油加醋“中國臥虎藏龍,像我這樣的人還有不少。”
詹姆斯說“那我更當慎重寫下這封信,不能再讓中國每年數千留學生流向日本。”
詹姆斯也是說到做到。
歷史上他確實向羅斯福總統寫了這封信,而且對羅斯福影響還是很大的,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并投入教育之中。
所以詹姆斯也可以算是有功的一人。
雖說這封信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講美國利益,但聰明人也應該看得出,不在里面加上美國能獲得的利益,美國高層又怎么會同意
國際關系嘛,說白了就是利益驅使。
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初的國際關系,哪有道德一說。
因而也無可厚非。
比如詹姆斯明確闡述了利用文化輸出效果比武力占領更好的觀點,“哪個國家能夠做到成功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那個國家為此付出的一些努力,就會在道義、文化及商業的影響力方面獲取最大的回報。”
“如果美國在三十年前就成功地把中國留學潮引向美國、并使其長盛不衰曾經有一度看來快成功了,那么我們今天就可以通過文化知識上和精神上對中國新一代精英群體施加深刻影響,并以最令人滿意又最微妙的方式左右其走向。”
而且詹姆斯也給羅斯福想辦法繞開之前的排華法桉,“我們可以不接受中國的勞工,但可以體面地對待中國學生,為他們我們的教育設施。我們只需要讓他們注意美國教育資源更強的這些事實,以保證他們的到來,有利的結果必將從這一能影響他們全部思想和情感的機緣中自然產生。”
“中國已經派遣了數百、甚至數千的年輕人去外國留學,據說有五千在日本,數百在歐洲僅在最爾小國比利時就有三百人。這意味著這些人回國后將引導中國效彷歐洲而不是美國,效彷英國、法國、德國,而不是美利堅合眾國;這意味著他們將推薦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教師和工程師在中國擔任要職,而不是推薦美國人;這意味著中國人將買英國、法國和德國商品,而不是美國貨;各種工業上的特許權將給予歐洲,而不是美國。”
雖然美國人在排比之類的文學表達上,和還是有點差距,不過效果確實達成了。
此后美國通過了較為寬松的留學政策。
這種信不能以尋常之道理看待,只能放在國際關系上看,就是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只不過此時的中華根本沒多少籌碼,很多東西只能被動接受,然后再緩慢尋求時機。
否則不派留學生出國,沒有人才涌現,形勢肯定只會更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