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林島”括注“庫頁島”;
“尼爾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廟街”;
“斯塔諾夫山脈”括注“外興安嶺”。
都是些咱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這么做并沒有什么扇動民族仇恨的想法,而是讓人銘記血淋淋的歷史。
張謇又說“式如準備在匯中飯店設宴,不若一起去坐坐。式如手下的教育世界雜志,肯定最喜歡的就是你們。”
張謇所說的“式如”就是羅振玉,“甲骨四堂”之一。此君活了74歲,前66歲做了不少貢獻,不管是甲骨文還是教育;只可惜有點晚節不保,九一八后參與策劃成立偽滿洲國。
1901年羅振玉創建的教育世界是中國最早的教育刊物,在年輕之時,他眼光還是明晰的,知道對弱國來說,想要強大,肯定要教育先行,因為得教育起一代人來后面的發展才有得談,就像日本這幾十年走的路一樣。
蔡元培、馬相伯都是教育界的,張謇不僅搞實業,也搞教育;李諭自然要摻一腳,算是興趣相投,大家欣然同意。
再次來到匯中飯店,羅振玉沒承想過來這么多人。即便目前他們的名氣還不像十來年后那么大,不過在上海灘也算是有頭有臉。
“季直張謇的字兄陣勢好大”羅振玉道。
張謇呵呵笑道“巧遇。”
羅振玉已經見過蔡元培和馬相伯,張謇為他介紹了李諭“這位小兄弟你能認出來嗎”
羅振玉仔細辨認了一下“莫非是那位科學才子李諭剪了頭發還真是不太像。”
好在現在這些人目前一心向新,并不在乎。
張謇說“正是”
羅振玉說“實在抱歉,竟然沒有認出來。”
李諭笑道“現在照片不常見,也難怪。”
羅振玉說“我們的教育世界已經多次刊登關于你的報道,只可惜我的編輯部里沒有人能讀懂你寫的東西,寫不出來有價值的社論。哦對了,這位就是目前任我教育世界主編的王國維,也是正要介紹他去季直兄的通州師范學校。”
現在的王國維有點年輕,要是不說,李諭也認不出來。后世流傳最廣的往往都是他成名之后的中年時候影像。
王國維說“實在慚愧,前年我還曾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物理學校學習,白天學習英語,晚上學習數理科目,但卻頗受幾何學所苦,也沒有學出個所以然。如今做了主編,壓根讀不懂先生的著述。”
李諭笑道“先生不用這么說,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強項并不相同。”
現在中國和日本多年前一樣,很多有識之士都明白了科學的重要性,于是一股腦要學一下數理科學,日本的大文學家夏目漱石就是如此。
不過顯然他們的優勢不在這上面。
羅振玉可以說是王國維一生中的貴人,雖然此后兩人因為政治觀點與姻親關系搞得可謂“半生恩義絕”,不過要是沒有羅振玉的提攜,王國維很可能也不會有此后的成就。
羅振玉不僅助其求學,讓他先進入自己的東文學社學習日語和理化課程,還資助他去日本學習。
回國后又安排他做主編,開的薪水很高。
王國維現在還沒有開寫他著名的人間詞話等著作,一直在羅振玉的安排下學習、當主編和學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