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容是個暴脾氣“直說就是就要革命,否則沒有前景。”
蔡元培按住他說“已經告訴你很多次了,不要這么沖動,事情要一步一步做,你太年輕,焦躁的話容易吃大虧,被別人利用當成炮灰。”
好在還有蔡元培能管住他。
林白水也無奈道“真不知道今后會怎么發展。”
蔡元培也算是人到中年,已經對形勢有了一定的判斷“清廷的江山恐怕坐不久了,連他們的東北老窩都要我們這些普通漢人來操心。不過就算是清廷消亡了,也不足以讓我們強大,就像李諭先生說的,政法與科學兩條路都要走通才可以。”
李諭笑道“校長說得非常有道理,單純的革命只是破壞性的,如何破而再立才是難中之難,重中之重。”
林白水提筆寫下兩人的對話“我想下一期的內容,我又有了思路。”
蔡元培又對李諭說“疏才,我還有一些問題想向你請教,靜安王國維字雖然在文中已經提到,我國歷史上有一些非常有成就的科學成就,就如同文中寫的祖沖之關于圓周率的計算。我很好奇,這種細微精巧的東西,是如何算出來的”
李諭說“想不到校長對數學也感興趣。”
蔡元培說“西學嘛,最基礎的不就是數學,聽聞圓周率又是個常識性內容,問出這個問題確實有點慚愧。”
“沒有什么可慚愧的,”李諭說,“實際上,祖沖之用的內接法在計算上還是比較復雜的,但其實關于圓周率有許多有趣又簡單的算法。”
蔡元培說“愿聞其詳。”
李諭找了一張紙、一把尺子和一根針,然后在紙上畫了幾條平行線,說道“把這根針隨意往這張紙上丟,記住總的丟針次數,以及針與平行線相交的次數,二者相除,結果就是圓周率的數值。
“如果丟針次數足夠多,就會非常接近圓周率。想要達到祖沖之半輩子的成就,或許只需要幾天時間。”
大家全都愕然“還能這樣”
李諭笑道“不信就試試。”
李諭所說就是大名鼎鼎的蒲豐投針問題,利用了經典概率論模型計算圓周率π。
只不過雖然蒲豐提出這個試驗方法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直到現在,哪怕是數學界仍舊不少人表示難以接受。
因為在大部分數學家看來,圓周率的計算是非常嚴謹的一件事,通過試驗求出來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林白水竟然很感興趣,主動開始做起了試驗。
對他而言,數學屬于是天書級別的難度,但扔個針、數個數誰還不會。
其實到了后世,對許多人來說,哪怕是非數學專業理工科的高材生,稍微高深一點的數學依舊是天書,畢竟是完全看天賦的一門學科。
過了沒多久,他和幾個學生就配合著扔了五千次。
也是夠有耐心。
李諭本來說扔個兩千次就夠,差不多可以得到314,但林白水非要“超越”一把大名鼎鼎的祖沖之。
只是五千次后,結果算出來還是31418左右,第四位差了不少,也就是僅僅精確到第三位。
林白水有點失望“難道還不夠”
李諭笑道“如果想要精確,數據還要加大許多倍,如果一整天都在扔,整上兩三萬次,說不定就會得到一個更加精確的數字。”
蔡元培看到數據是314時就非常驚訝了“為什么會這樣”
李諭只好給他大體解釋了一下概率模型,只不過里面無論如何還要用到三角函數s,即便只是高一數學左右的內容,蔡元培還是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