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兩千多年令人可以回味的故事,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漸漸從科學領先于西洋列強,到如今處處挨打的局面。
我們沾沾自喜認為得到了真理,其實就是在欺騙自己而已。
我們的祖先沒有刨根問底追問這些問題,既然沒有塌下來,就沒有必要擔心和深究。
更讓人悲哀的是,竟然把這個詞語定位為負面成語,教化世人幾千年用于嘲諷那些為本來不用擔憂的事而去擔憂發愁的人,勸導人沒有必要過度地擔心未知的東西,無需自尋煩惱。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傳統的基因,這就是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縮影。西方的圣賢碰到問題,在深究為什么;咱們的圣賢碰到問題,只關注有沒有用。
什么是科學科學就是刨根問底,而不是關注有沒有用。
我還要再給大家闡明一下,科學是科學,技術是技術,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科學在于發現未知和創造新知識,要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
而技術在于對未知和已有知識的應用,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可以說,有科學必然有技術,但是有技術卻未必有科學。
科學發現是技術發明的理論基礎;科學提出發展的可能,技術變“可能”為“現實”。
但是,技術發明并一定需要科學理論支撐,依靠經驗也可以。
我們在歷史上,幾乎大部分時間都領先于全球,但很可惜,這種領先局限于技術。
也就是,我們的古代只有技術,沒有科學。或者更加嚴格準確說,咱們古代有科學,但是非常地初級和薄弱。
就算是我們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等,嚴格說都是技術發明,不是科學發現。
因為我們注重的實用性,可以看得出來,這四大發明都是在實用上有巨大價值的。
不過西方的科學精神卻并非如此。
如果各位能夠研究一下古希臘就會發現,西方的科學先賢們曾經研究過許多壓根沒有任何用的東西。
就比如圓錐曲線,當時并沒有任何用處,一直上千年后,當西方的科學家開普勒、牛頓等人在研究天體運行時才知道,原來要用到這個數學知識。
而這才是科學的一種精神。
當然,我也并不是說所有人都要去做所謂無用的事。因為科學不僅有科學的精神,還有另外兩個要素,也就是科學有三要素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
目的好解釋,就是想要發現自然界或者社會中蘊藏的規律,注意,并非單純為了實用。只要是規律,就是目的。
而科學的精神,就是我剛才提到的,要對任何事情有質疑的精神,對質疑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至于科學的方法,一是邏輯化,就像兩千年去希臘先賢就寫出的幾何原本一樣,條理清晰,演繹合理;二是實證化,也就是有實驗驗證。
這才是科學的本質。
我們正是缺少了這種科學的素養,才會漸漸落后于列強”
李諭雖然對于寫革命黨與立憲派之間的政論并不懂,不過說到科學,他真的是太熟了,洋洋灑灑寫出來,有理有據。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也就是中國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那個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么文化和技術上都領先的古代中國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
關于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曾經也回答過歐洲的近代科學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因為兩件事情,一個是起源于古希臘時期的形式邏輯,代表人物就是亞里士多德;一個是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實驗科學,代表人物就是加利略。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既不懂形式邏輯,也不懂實驗科學,因此,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一點都不奇怪。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