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卡爾本茨說,“我現在還想要設計一種公共汽車,動力損耗的問題將更加明顯。”
世界上第一臺公共汽車的確就是他造出來的。
李諭思索了一會兒說“我有點想法,可以對傳動系統進行一些調整。”
卡爾本茨問道“能不能具體一些”
李諭說“我想可以用傳動軸直接驅動差速器。”
卡爾本茨說“這是個好想法,我也曾設想過,但實施難度實在是太大。”
李諭說“我可以試一下,應該能成功。”
差速器可以說是汽車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李諭之前在去往日本的輪船上就造出過一個模型。
這東西說簡單點就是利用齒輪,來實現左右兩個車輪有不同的轉速,從而讓汽車轉彎。
比如讓汽車右轉,左邊的輪子走過的距離明顯要長,自然要讓它多轉幾圈。
如果兩個車輪連在同一根軸上就無法實現,所以中間要斷開,再用齒輪巧妙連接。
差速器的歷史算是蠻久了,早在現代汽車誕生的一百年前,就已經有了采用蒸汽機作為外燃機的簡易汽車。當時就是因為沒有差速器,前輪只能有一個輪子,用來轉向。
不過蒸汽機太笨重,很快就被淘汰。
后來是一位搞鐘表的機械天才,最早設計出了差速器,只不過特別笨重,難以用在汽車上。
插一句,歐洲的鐘表與玻璃一樣,都對現代科學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這也是歐洲能夠誕生近代科學的重要內因之一。
后來又有一名設計師做出了鏈條傳動的差速器,卡爾本茨等汽車廠商目前就是采用的這套方案。
卡爾本茨作為“汽車之父”,對汽車的發展脈絡很清晰,也不僅僅是他,邁巴赫等人同樣意識到了下個階段差速器將是汽車進化的突破口。
卡爾本茨看了一圈李諭的實驗室,說“先生要不要去我的工廠進行試驗”
李諭說“這倒不必,實話說我暫時離不開實驗室,但我可以采購進一批對應的試驗設備。”
卡爾本茨說“十分期待先生的專利,如果能夠實現傳動軸式差速器,將是比電子打火系統更加讓我興奮也更加期待的技術。”
那可不,畢竟難度要上好幾個檔次。
李諭說“我會盡快做出這項設計并申請專利,供各位廠商使用。”
當然,對李諭來說不算難。
雖然與后世的限滑差速器還有差距,但傳動軸式差速器已經算是摸到了現代差速器的門檻,在二十世紀初絕對是最先進的。
此后的t型車用的就是這種差速器。
卡爾本茨走后,李諭找到卡爾西門子都叫卡爾,以后還是就叫他西門子吧。
西門子在知道李諭的想法后,二話沒說,立刻增進相關設備,反正是在汽車之鄉德國,很容易做到。
而且現在美國的工業漸漸崛起,歐洲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有了一點覺察。
只可惜僅僅是一小部分人,他們也左右不了美國在技術上的狂飆突進。
差速器是比較精妙的設計,依靠車軸上的一對行星齒輪與傳動軸連接,然后實現兩個變速轉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