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洛夫說“院士的意思,難道連民間的日本人也要與我們對抗”
李諭心中一橫,這幫日本人真的把自己惹到了,不管他們有沒有認出來自己,都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于是趁此機會說道“沒錯,你們應該能夠看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們興建如此強大的海軍為了什么”
馬卡洛夫神色凝重道“我研究過日本的海軍,幾年前,當我們的太平洋艦隊進駐旅順港時,全日本的海軍總噸位只有太平洋艦隊的一半。但如今,日本海軍已經有了六艘先進的主力戰列艦,還有六艘一級巡洋艦,噸位都幾乎達到甚至超過一萬噸級,加起來已然大大超過了我們的太平洋艦隊。”
霍爾瓦特自然也知道這些信息“如果在海上決戰,我們的艦隊沒有勝算。”
兩人互相看看,心事重重,日本人的想法簡直昭然若揭。
只不過他們沒有留下活口,這幫搞“奇襲”的日本敢死隊全死了,不能拿出來做文章。現在沒有確鑿的證據,關鍵他們還偽裝出大辮子,單就尸體看,非常像中國人。
但對于李諭來說,可能不是個壞消息,因為消息傳不出去,日本人就不會知道是自己殺了好幾個日本浪人。
李諭說“我想你們應當加強一下防御,他們既然有這種小動作,就會有大動作。”
霍爾瓦特曉得李諭話里意思,但有點不信“院士先生的意思莫非是日本人會對太平洋艦隊動手”
李諭說“二位將軍,現在大家都知道,局勢的關鍵就是誰能拿下制海權。所以日本人必然是想要攻下旅順港,同時打贏海戰,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于你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馬卡洛夫張了張嘴“如果沒了艦隊,我們在遠東的一切經營就將化為烏有。”
俄國要的就是旅順港這個終年不凍良港,所以艦隊肯定是第一位,而且艦隊也是最值錢的。
李諭說“日本人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由于不同國家對于歷史的側重點并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的重視程度也大相徑庭。
比如咱們刻骨銘心的鴉片戰爭,在英國叫做中英貿易戰爭。去英國大街上問的話,英國普通人壓根不知道這回事,因為對他們來說,歷史上打過太多侵略殖民戰爭,鴉片戰爭在他們眼里和數不勝數的其他戰爭大同小異。
我們也有類似情況,大部分國人估計也沒聽過中印戰爭。雖然是場戰略戰術上非常可圈可點的戰爭,不過國內壓根沒當回事。
但對于印度人來說,簡直就是捶胸頓足的國恥此后一直到現代社會,印度許多軍事演習還拿咱們當假想敵哪,即便咱們從沒在乎過。
還有甲午戰爭,對中國人來說絕對是印象深刻無法忘記的傷疤。這場戰爭在日本則是叫做日清戰爭,除非歷史學者,普通日本學生壓根沒幾個知道。
有句話很出名,所謂公眾記憶來源于大眾媒體。
如果不宣傳的話,普通人真心不知道。
而宣傳又是服務于政治的,就不展開說了。
在國內,可能不太看歷史或者軍事的人也不太了解日俄戰爭,不過這可是日本人記憶最深刻的第一場近代戰爭。
實話說這場戰爭和甲午戰爭很像,都是通過豪賭、加杠桿集合全國力量,打贏了另一個比自己強的國家。
這場戰爭牢牢刻在了日本國民的歷史記憶中,其中的幾個關鍵人物比如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等,是日本歷史書上濃墨重彩書寫的。
因為這場戰爭的困難程度遠遠超過了甲午戰爭。
日本戰前準備付出的代價極大,透支了將來十幾年的海軍軍費,打造了所謂的“六六艦隊”。
即六艘主力戰列艦2艘12000噸級的富士級,4艘15000噸級的敷島級。
六艘一級巡洋艦,噸位也都在九千到一萬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