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謙是典型的保守派人士,非常抵觸所謂的“西學”以及“維新”。
熊希齡當初就是因為維新一事被牽連,對王先謙的告密一直懷恨在心,憤憤道“山長又忘了英國人法國人的堅船利炮了嗎不知是誰健忘”
王先謙不急不慢道“內憂甚于外患,吾執掌學堂多年,曾遇見許多妄圖革命維新的學子,但他們的下場慘不忍睹。新式學堂只會助長革命之氣,于我大清整體害大于利。”
熊希齡反問道“山長又有退敵之策”
王先謙卻說“如今豈不已經退敵”
熊希齡愕然“山長,您不會不知道那都是以割地賠款為代價的吧難道這也是退敵之策全天下之人都無法接受”
王先謙不以為意“一時長短而已,忍辱求全有何不可”
“就算忍辱求全,山長有什么辦法能夠讓勾踐再次成為君主”
王先謙一時語塞“總歸是有辦法吧”
趙爾巽也有點心煩,對熊希齡說“秉三熊希齡字,你去電報房擬報吧。”
王先謙起身道“大人,您一定要三思”
趙爾巽指著自己的頭“我已經四思、五思了”
身在武昌的李諭看到熊希齡的電報后,想到此前與黃興及陳天華的會晤,反正離著不遠,就決定過去一趟。
上面也說了,如今湖南的教育不弱的。
當然靠著張之洞的經營,湖北也不差。
由于有長江、湘江連著,所以即便還沒有鐵路,走水路從武漢去長沙并不麻煩。
熊希齡甚至直接來到岳陽等候李諭。
熊希齡登船后,找了一圈就看到了剃發之后的李諭。
“帝師大人,您還真是好找”
李諭訝道“閣下是”
“在下熊希齡,字秉三。”
李諭連忙與他握了握手“幸會幸會”
李諭當然聽說過熊希齡,畢竟是在北洋政府時期當過國務總理的,還是與梁啟超、張謇等人一起出面組的閣。
熊希齡道“從同鄉黃興處得知您要來長沙后,我迫不及待就要見到您。”
李諭笑道“也差不了幾天。”
“當今四萬萬人中,想找一個如同帝師一般精通西學之人太不容易了”熊希齡心情很不錯,又說,“不知帝師有沒有來過湖南,要不要順路名樓岳陽樓一看”
岳陽樓屢遭破壞,清末剛剛完成了一次重建。
李諭穿越前就去過江南三大名樓,于是說“不必了,只需記得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已經足夠。咱們還是盡快興辦起學堂,與岳陽樓一起矗立大地之上為要。”
熊希齡肅然起敬,然后又提到在擬電報時遇到的情況“如今長沙府內,興建新學堂尚有一定阻力,而且來自湖南教育界有頭有臉的岳麓書院山長。不過新學堂之事,我想新任巡撫趙大人應當會同意。”
李諭納悶道“這種事有什么好阻撓的”
熊希齡說“書院少了學子,當然不會同意。”
李諭腦瓜子一轉,立刻出了一個餿主意“好說到時候你給巡撫直接建議,如今朝廷有令,書院變學堂,直接把岳麓書院征做高等學堂,到時候他要是不愿意繼續當山長,辭退就是。”
熊希齡一拍欄桿“帝師就是帝師,這個辦法太好了”
李諭也算順水推舟,反正按照歷史進程,岳麓書院肯定會被并入新學堂,最終成了湖南大學的一部分。
熊希齡接著說“到了長沙,我把岳麓書院的山長一起叫到巡撫衙門,由您坐鎮,我看王先謙他還能有什么異議”
李諭“”
暈,不是讓你進言嘛,怎么直接把我兜出來了。
而且一旦山長王先謙知道是自己提議把他的岳麓書院改成新學堂,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想想這位頑固派就會和曲阜的孔令貽不相上下,真是讓人頭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