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完全是在把復雜東西往簡單講,這是他當年上學時最常規同時有效的方式,于是說“崔公公,洋人的東西沒有那么高不可攀。”
崔公公笑了笑說“這話不是雜家要帶給您的,您自己琢磨吧。”
李諭翻身下馬,從懷中掏出五張兩百兩的銀票“崔公公還望指點。”
崔公公看了看銀票數額,接過來仔細疊好放入懷中,然后小聲說“你租了榮府,有些人看不過去,畢竟周邊還住著不少大人,可要小心點。”
李諭眉毛一凜“都是正常買賣,有契約在。”
“正常買賣”崔公公嘿嘿一笑,“帝師,太正常有時候就不正常了。而且您還通過商部做這么大的買賣,大家眼睛都盯著哪。”
崔公公抱了抱拳“雜家言盡于此,告辭。”
李諭嘆了口氣,他知道在清末做事不太容易,但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看來自己的阻力不僅來自日本人,國內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如果說比較利好的一面,就是有比較鼎力的靠山支持。
不過李諭猜測,崔公公這么說,肯定說明袁世凱本人也深陷朝局的斗爭中。
但李諭總歸知道袁世凱肯定能笑到最后。
暫且只能如此樂觀去想,至于事態具體怎么發展無法預估,只能到時臨機應變、見招拆招。
經商環境雖不好,但由于朝中有人,進度倒不慢。
徐世昌甚至已經安排人打點好道路,準備設置個較為簡易的火車停靠月臺,方便今后來往。
宋嘉樹也從新加坡港轉運過來一批機械,就目前看,還算是比較先進的設備。
李諭又通過唐紹儀聯系當年在天津機器制造局的員工,調運一批過來。
八國聯軍時期,天津機器制造局毀于戰火,很多人已失業很久。
天津機器制造局的規模可不小,員工保守估計也有兩三千。不過和江南制造局一樣,主要是搞軍火生產。
但也曾經造過船舶,慈禧在頤和園湖中的游艇就是天津機器制造局制造。
甚至還有潛水艇。
所以制造局員工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修養。
可惜天津前幾年在八國聯軍期間受到的沖擊很大,再加上李鴻章過世,天津機器制造局便沒能重新開辦起來。
周學熙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帶上一批天津機器制造局的人來找李諭。
周學熙是北洋的人,也就是袁世凱的下屬,此前他們在一起去日本參加勸業博覽會的時候見過面。
“帝師,再次見面,差點認不出您。”周學熙說。
李諭現在短發西裝,明顯就是兩個人,于是說“人是變不了的。如此小事,還要勞煩周大人您親自跑一趟。”
周學熙說“這可不是小事,現在津門之地都在議論你。”
李諭知道是關于和德國人爭論的事情,說道“我只不過做點正確的事情。”
周學熙說“帝師簡直堪稱迎風的標桿,不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帝師還是小心為妙。”
李諭想起今天崔公公的話,點點頭說“多謝大人提醒。”
周學熙接著道“小心歸小心,帝師也不用畏手畏腳。袁總督讓我告訴您,無論如何,他都會支持帝師。”
袁世凱現在天津搞新政,也在大力搞現代企業。什么紡織工廠、水泥廠、礦廠、造紙廠的,興建了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