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鳳鈴現在也是個研究人員,與丁德山搞“新式面點”研制,沒有時間給他發電報,于是李諭只好自己親自發報。
好久不接觸,已經非常生疏,短短一篇電文廢了好久才打完。
李諭伸伸懶腰,感嘆這種事真是熟能生巧。
第二天,呂碧城端著星球大戰前傳的書稿找到李諭。
“我已經完成了潤色與修訂。”呂碧城放下一摞厚厚的稿紙說。
李諭拿起看了看,呂碧城竟然堅持用鋼筆寫出來。字跡雖然尚且沒有那么好看,但都是漢字,有軟筆書法厚底子的人,硬筆書法上手不會慢。
李諭贊道“潤,真是太潤了”
呂碧城問道“你還要拿給德齡姑娘翻譯”
李諭說“沒錯,你要相信我,只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翻譯好中國人寫的文章。到時候讓洋人根據英文再翻譯成其他語言,也不至于失去太多原版風采。”
呂碧城低聲說“我明白了。”
李諭沒多想,隨即將書稿拿給了裕德齡。
裕德齡笑道“我早就在等后續了,還真快。”
“對了,”李諭又問道,“朝中最近有沒有什么不利于我的情況”
裕德齡想了想說“我一直都只在西苑陪著太后,關于政局的討論我無法在場,但我會多多間接留意。怎么,是有什么動向嗎”
李諭說“還沒有,希望將來不會有什么岔子,我可不想和那些朝臣們過多糾纏。”
好在有裕德齡這個眼線在慈禧身邊。
裕德齡忙著翻譯時,李諭寫好的關于麥克斯韋妖的文章也寄到了美國,發在了最新的sce上。
美國科學促進會對于李諭的創作能力感覺太不可思議,他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將sce這份本來已經無人問津的雜志硬生生推到了行業頂尖。
堪稱奇跡
他們如今也把大部分精力投向了此份雜志的運營。
李諭當然有必要賣力,畢竟是自己的雜志嘛
只不過說道這篇文章,雖然現在大家無法解釋麥克斯韋妖,但一看文章內容就知道李諭完全采納了玻爾茲曼用統計方法研究分子的理論。
在后世來看,這是條完完全全的正路。因為微觀領域沒有絕對,必須用統計學與概率論進行研究。
但在二十世紀初,科學界實在是無法接受這兩種理論進入神圣的物理學中。
在此時很多物理學家們看來,統計學是搞經濟社科研究的,概率論是研究賭博的,怎么能和高大上的物理學沾邊
簡直開玩笑好不好
可李諭如今在科學界的名氣確實太大,之前的論文不僅驚世駭俗,而且挑不出毛病。
并且這篇論文又是李諭一貫的風格,物理解釋翔實的同時,數學推導異常嚴謹。
已經說過幾次,目前的物理學家們普遍數學不算好。
當然不是說他們學不明白,完全是因為此時的物理學對數學的重視程度尚且不夠。
強如大神愛因斯坦,數學水平也非常堪憂。
所以就算是物理研究者,讀懂它也要耗費不少腦細胞來專門研究其中的數學部分。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李諭的論文經得起各界爭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