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沒多久,竟然有幾名日本人找上了門。
估計是媒體散出去的消息,因為來人中除了三菱集團的巖崎小彌太,還有記者高橋義雄。
李諭本來想著短暫停留后就離開,沒想到還是被日本人找上了。
“李諭先生,我們見過面的。”巖崎小彌太說。
現在三菱集團的掌門人是三代目巖崎久彌,而巖崎小彌太則是未來的四代目。
二人屬于堂兄弟。
三菱的創始人是很多人都聽過的巖崎彌太郎,然后第二任是他的弟弟巖崎彌之助。
目前的三代目是創始人的兒子。
而眼前這位巖崎小彌太,則是創始人弟弟巖崎彌之助的兒子。
稍微有一點亂,不過總之都是巖崎一家子。
所以人家叫做財閥嘛。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你好,巖崎先生。”
巖崎小彌太給他介紹旁邊的記者高橋義雄“這位高橋義雄先生來自時事新報,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記者,還是福澤諭吉先生的弟子。”
高橋義雄對李諭非常感興趣,仔細打量了一番后說“想不到黃種人中能誕生您這樣的人物。”
高橋義雄是堅定的福澤諭吉追隨者。
福澤諭吉在日本可謂桃李滿天下,在日本被尊稱為“日本教育之父”。
如果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福澤諭吉無疑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先驅。
日本2019年貨幣改版前,萬元大鈔上的頭像就是他。
不過,若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他則是個讓人感到五味雜陳的對手。
近代史上,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深刻影響日本各方各面,大名鼎鼎的“脫亞入歐”主張,就是出自福澤諭吉。
如果了解日本近代史的,就能看得出,從幕末至二戰結束的近一百年,日本的政治、經濟、教育乃至外交等領域,處處都能看到福澤諭吉的影子。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應該冷靜地認識到,福澤諭吉教育理念中的軍國主義內涵,同樣被他的后輩們全盤繼承并一一化成了現實。
也就是說在日本國勢日趨強盛的同時,“脫亞入歐”的理念逐漸呈現出了較強的保守色彩“脫亞”繼而演變成了“侵亞”
福澤諭吉曾赤裸裸地提出過日本實現“偉大復興”的先決條件強化軍備的同時,在合適的時機“搶占亞洲”,侵占朝鮮和中國。
1885年3月,福澤諭吉發表了著名的脫亞論,對中國和朝鮮展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他在文中說,中朝兩國是“停滯于儒家思想,被專制主義和殘酷法律束縛的國家”,“日本不僅從兩國得不到任何援助,引起的外交事端也不在少數”。
因此,他認為“對于中朝兩國,根本不用什么特別照顧,日本應追隨西方列強,共同占領中國和朝鮮。”
這種思想可謂是深深影響了日本政界軍界乃至浪人界。
后來甲午戰爭爆發,福澤諭吉的對華態度極為強硬。他在專題文章中將甲午戰爭“贊頌”為“神圣之戰爭”,還將日本戰勝的事實比喻為“夢想已久的勝利”。在兩國談判期間,他不僅要求日本政府索取巨額賠款,并要求將旅順、威海衛、山東和臺島甚至是東北三省,“必須收入囊中”。
總之,在19世紀末福澤諭吉發表的言論中,充斥著極為濃重的非理性、瘋狂性和冒險性的軍國主義特質。
不過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極為熱衷推崇。
日本此時民眾就是這樣,不管是不是正義的,只要是對外戰爭能打贏,即便是侵略,也會極力贊頌。
當然不少國度都差不多。
當年英國搞日不落帝國、后來美國全球駐軍時,你看有幾個英國人、美國人覺得不妥了
不妥的只是打敗仗,比如越南戰爭這種泥潭。
但能夠制霸全球,不管是早年的英國人,還是后來的美國人,他們有可能表面上說兩句不太人道之類冠冕堂皇的話,但心里其實都樂死了。
所以福澤諭吉這種人站在不同的立場評價區別很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思想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日本乃至整個東亞的歷史走向。
福澤諭吉的后半生主要從事報紙和教育事業,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創辦時事新報和慶應私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