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諭才想要走博世的路線,先成為汽車行業上游的核心技術供應企業。
至于安全帶嘛,反正如今汽車的車速不高,福特等人認為不會出現重大的人身傷亡情況。
唯獨表現出一些興趣的只有保時捷,他是個賽車癡迷者,聽聞過此前一位賽車手用皮帶固定自己從而撿回一條命的事情。
于是保時捷在電報中請求購買幾條安全帶。
李諭知道這項技術的推進需要花點時間,于是根本沒要保時捷一分錢,免費做了幾條郵寄給他。
就當產品推廣費。
用不了多久,車速提上來后,大家就知道安全帶有多重要。
漂洋過海后,發在物理學會會報上的文章終于被歐洲學界看到。
本來歐洲學界并不屑于看美國的科學雜志,但誰叫是李諭寫的,不能不看。
作為提出兩朵烏云的開爾文勛爵,也是頭一次看到有人說“光速不變是基本原理,無需證明”的觀點。
李諭關于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援引對于有物理修養的人來說不難理解。
畢竟真的沒有人想過證明為什么蘋果不會朝天上跑。
都是理所應當嘛
但即便是開爾文勛爵,仍舊覺得光速不變的問題違背了加利略的經典變換,在大部分人看來,相向而行的兩人,速度肯定要更快。
關鍵這也符合日常觀測。
矛盾啊,太矛盾了
開爾文勛爵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說“你是懂天文學的,他曾經提到太陽的光線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你怎么看”
哈金斯會長說“雖然知道不太現實,但我寧可相信牛頓說的,存在超距作用,一瞬間,不對,不需要時間就可以到達地球,因為這可以避免好多問題。”
開爾文勛爵說“恐怕問題無法避免,光確實有速度,算不上超距作用。但一旦果真如此,再聯想此前他關于河外星系的那幾篇文章,真是讓人不寒而栗。”
哈金斯終歸專門搞天文學,想了想說“您指的是光線到達我們這里需要上萬年”
開爾文勛爵說“是啊,如果是這樣,光也太慢了,所以我想光速不會只有這么點。”
哈金斯會長說“可從邁克爾遜的數據看,真空中的光速就是一個基本確定的值。”
開爾文勛爵嘆道“所以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兩人研究了半天,終究討論不出個所以然。
邁克爾遜和莫雷的實驗已經在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做過許多次,大家一致確定沒有錯誤。
很多人表達過疑惑,但真心不知道為什么。
不僅開爾文勛爵此刻看到李諭的說辭感覺難以置信,歐洲各界的表現都差不多。
馬赫直言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偷懶的理論找不到原因,竟然就說它無法證明實在愧對李諭各種院士加身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