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學過流體力學,這是當年的專業課,但尚未專門研究過空氣動力學,所以關于飛機的設計細節無能為力。
不過發動機他比較在行。
威爾伯來特激動道“太榮幸了,您是我見過第一個如此支持我們飛行試驗的人”
李諭笑道“不過是一臺發動機罷了。對了,你們還需要對飛機升空后如何平衡操縱以及平穩落地進行試驗。”
奧威爾來特說“先生提到的都是關鍵的點,我們此后的試驗重心都將放在這些上面。”
不過只靠他們兄弟二人,飛機的研制不會有什么大突破,還需要等到社會各界有了足夠重視才行。
就像汽車,雖然尚且沒有擊潰馬車成為主流,不過它已經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歐美各國幾乎都有公司進行不間斷研制,完全是個欣欣向榮的朝陽產業。
而飛機早年的待遇就差得多。
甚至試飛成功后報紙的報道也非常少,因為大部分報紙一度懷疑其真實性。
唯獨李諭在自家最新一期的sce上進行了講述,并且針對飛機升力、操縱等原理進行了科普,然后做了一定的未來展望。
受惠于他在科學界的名氣,讀者總算有了一點認知,不過更多的讀者認為這是“科幻后遺癥”,誰叫李諭的星戰系列流傳更過,其中又一度提到過一種“宇宙飛船”的概念。
大家看飛機這件事就像幾十年前當初看待著名女作家科幻之母瑪麗雪來的弗蘭肯斯坦。
或者是李諭星戰系列中的“機器人”。
反正都是感覺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不過李諭并不著急,屬于大眾的正常反應。
當他們返回紐約時,謝煜希已經申請下了安全帶和后視鏡兩項汽車專利。
李諭隨即將專利的情況電報告知了底特律的福特、亨利利蘭,以及德國的邁巴赫及卡爾本茨等人。
出乎意料的是,幾位汽車界大老都對后視鏡表現出了相當的重視,反而覺得安全帶可有可無。
邁巴赫甚至直接回復“后視鏡技術對于改善駕駛者的視野簡直是無與倫比的發明”
卡爾本茨也發來了請求,希望購買這項專利的使用權。
底特律的福特如今正在汽車研制,當即表示要在此后的生產中加上后視鏡。
反正他們都認為后視鏡好處極大。
李諭寫了幾份技術授權合同,將來各大車企使用此項技術只需要給相應的專利使用費即可。
各大車企肯定樂得采用,因為李諭的設計已經非常完善,沒有多少改進空間。
李諭感慨,還是靠技術掙錢過癮,堪稱一勞永逸。
難怪后世高通能通過5g使用費大賺特賺。
比如一部四千元左右的手機,單專利費用,高通就能賺將近100元,還沒算芯片和基帶費用。
這就是掌握專利才有的巨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