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黃海迎來了表面上的平靜。
也可以說日本海軍控制了旅順港外的大片海域,封鎖了俄國海軍。
日本海軍部的第一參謀秋山真之為了戰爭勝利,出了個主意,用在美國學到的戰術,沉船堵住旅順港口。
日本海軍急于控制海權,也想來個甕中捉鱉。
不過旅順“遠東第一要塞”的名頭不是白叫的,岸炮火力非常強,軍艦很難靠近。
秋山真之的計策未能奏效。
對了,此前報紙上寫到的日本海軍“擊沉三艘俄國戰艦”,也是他提出的一項奇襲策略。
額,說白了就是偷襲。
這一招以前日本就用過,以后還會用。
但實際上并沒有擊沉俄軍戰艦,只是重創,甚至所謂“重創”也就只要兩個月左右的修理就能恢復作戰能力。
所以另一個海軍將領,被日本稱為“日俄戰爭第一號軍神”的廣瀨武夫提出了大面積鋪設水雷的戰術。吐槽一下,日本人是真喜歡起各種奇奇古怪的名號,包括日本戰國時期那些。
這是個陰招,但非常有效。
就是因為布設了大量水雷,所以客輪必須經過日本海軍批準,按照既定航線行駛。
日本海軍無法擴大戰果,只能靠陸軍慢慢推進攻占旅順港,逼迫港內俄國太平洋艦隊出來決戰。
所以現在日俄雙方都開始集結陸軍。
實際上俄軍這方面有優勢,因為已經修好了鐵路。
問題是他們低估了日本的決心,不相信日本敢于在自己經營多年的東北與自己決戰。
日本則首先在朝鮮登陸,慢慢向旅順推進,這個距離很遠,超過500公里,一路上還會遇到俄軍多重阻隔。
哪怕跨過鴨綠江,達到丹東,距離旅順仍然有350公里。
沒有現代化運輸條件,幾乎就是一種孤軍深入。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俄軍沒有形成足夠重視,不認為日本陸軍能夠順利抵達旅順。
但他們又忘了自己海軍龜縮不出,反倒讓日本海軍可以放心地用艦炮支援陸軍推進。
對日本軍方而言,海軍和陸軍馬鹿協同作戰可是極為稀有的事。
此前說過,艦炮的火力非常強,相比野戰部隊的炮火可謂是碾壓性的優勢。也就擁有永久基座的岸炮可以壓制艦炮火力。
反正現在屬于兩邊的部隊集結期,差不多要兩個月后才會在今天的丹東第一次正面接戰。
李諭等人登上輪船,他意外發現中山先生也上了船。
李諭提醒道“先生,很危險的。”
他可是被清廷重點通緝著。
孫文笑道“我當然知道,不過想要盡可能近距離看一下日本國與俄國的戰事,放心,我不會下船。”
輪船從東京旁的橫濱港駛出,前往天津塘沽港。
臨近渤海海峽時,確實能看到一些日本軍方艦艇出沒,不過都是一些小快艇,主力戰艦不會隨便瞎逛。
孫文指著遠處天空問道“那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