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來納德自己先后發現了陰極射線帶負電;制造了儀器差點拍出x光照片;后來又發現高能陰極射線能夠穿過原子,并從這一現象出發正確地推斷出原子內部的空間相對來說是空虛的。
聽上去都是超級牛叉的發現,不過
電子最終的發現權落在了湯姆遜身上;x射線的發現則讓倫琴成為德意志的物理學泰斗;盧瑟福通過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后人普遍接受的原子有核模型
全都是諾獎
對了,來納德在研究光的發射時,還曾正確地推測光的發射與電子的釋放和回歸有關,但很可惜,沒他有更進一步繼續研究。
這個后來是啥
是量子力學大老玻爾提出的能級軌道啊喂
還是諾獎
并且一個個都是諾獎中含金量最重的物理學獎除了盧瑟福
兩年前,他又又又通過試驗發現了光電效應的正確性質光電效應的產生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與亮度無關。
所謂光電效應,簡單說就是光在照射金屬板時,會產生電流,即“光生電”。
但來納德的實驗證實如果頻率不夠,光的強度再大,也不會出現光電效應。而如果頻率達到,哪怕很弱的光強,也能產生光電效應。
這與大家的常識完全背離。
或者說,與光的波動說完全背離。
眼前伯爾尼大學的克來納教授自然看過菲利普來納德的論文,摸了摸胡須對愛因斯坦說“你繼續講下去。”
愛因斯坦說“這就是我的論文內容。來納德無法解釋,您猜猜誰能解釋”
克來納教授看向愛因斯坦,問道“你”
“對”愛因斯坦說,頓了頓感覺這么說不妥,又補充道,“不對應該是普朗克教授我認為我可以用他的普朗克常數來解釋光電效應,并證明光實際上有二元性。”
愛因斯坦說完后,把論文遞給克來納教授,然后面帶喜悅地看著他。
克來納教授扶了扶眼鏡,只看了看愛因斯坦論文的開頭部分,就說道“二元性”
愛因斯坦連忙說“沒錯,換一個說法就是,光不僅是波,同時還是粒子。”
克來納教授聽后立刻把論文還給愛因斯坦,然后說“我不是在聽夢話吧你想用一篇論文論證1678年以來的物理學基本定律其實是錯的那可是兩百兩百”
愛因斯坦接道“226年。”
克來納教授說“沒錯,你要駁倒226年以來堅定的物理學定律開什么玩笑你還是想明白再來找我吧,你們這些年輕人總覺得有了一個想法就可以驚世駭俗,成為像牛頓那樣的偉人,實際上差得還遠。”
愛因斯坦聽完克來納教授的話,心立刻涼了半截,仿佛寒冬里吃了一坨冰疙瘩,但好不容易約出來一個教授,必須爭取一下。
“克來納教授,您應該還記得神奇的東方科學天才李諭吧,他已經用嚴謹的數學證明了普朗克教授的公式是正確的,而并非拼湊出來。所以,我想普朗克先生是對的。”
克來納教授從桌上拿起帽子戴好,然后說“你的意思是,普朗克也認為光是一種粒子我可從來沒有在柏林的普魯士科學院聽到過這件事。”
“可是,克來納教授,您如果完整看一下我的論文,說不定發現我是對的”愛因斯坦爭取道。
克來納教授卻并不想這么做,轉身邊走邊說“我不是小雜志社的編輯,沒有時間看亂七八糟的荒謬論文,更何況,你甚至不是一名專業的物理學研究員。”
愛因斯坦看著克來納教授離開的身影,頗為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