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初的愿望本來就是畢業后當個大學講師,但他自己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讀書時,因為一時意氣與教授搞臭了關系,導致他不愿意寫推薦信,所以自己沒有機會進入大學當物理學教授。
愛因斯坦騎著自行車無精打采返回了家。
他的夫人米列娃好奇道“今天工作不舒心”
愛因斯坦頹然坐下“并不是。”
米列娃又問道“那你為什么這副樣子”
愛因斯坦拿出自己的論文“我今天好不容易約出來伯爾尼大學的一名物理學教授,但他只是聽了我的開題報告,就表示根本不感興趣。”
米列娃知道愛因斯坦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搞物理學研究,鼓勵他道“如果你認為是正確的,可以把論文發表出來。”
愛因斯坦說“沒有導師或者教授的簽字,那些正規的學術雜志根本不愿意審稿。”
米列娃說“一定要審稿嗎”
愛因斯坦說“那是當然,不然萬一發表出來有錯誤,再翻身可就難上加難。但現在壓根沒有人相信我的理論。”
米列娃想了想說“之前那個中國人李諭,你可以找他呀。”
愛因斯坦眼睛一亮“說得對,我可以把文章先寄給他看一下”
愛因斯坦立刻來到書桌前,謄寫起了論文,然后按照李諭留的地址寄去京城。
他甚至嫌不夠快,準備提前發一封電報告訴他此事。
可惜這幾天專利局的局長一直沒有離開,導致他無法使用專利局的電報機,只能在電報局自費發出電報。
電報的速度就快了。
當李諭回到京城住所時,立刻看到了愛因斯坦的電報。
“尊敬的東方朋友李諭先生,我最近完成了一篇關于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正如之前與你的探討,我大膽使用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我想它可以完美解釋光電效應。但周圍卻沒有人能夠理解甚至接受,教授們更不愿意與我這樣一個臨時三級專利員討論物理學。所以我想到了你,我一直記得與你酣暢淋漓暢談物理學的那個周末,讓我想到了你們中國一個關于知音的傳說。我希望你可以仔細審查一下我的論文,它正在郵寄的路上。另外,到時候用電報交流將更好。”
鳳鈴對李諭說“先生,這位德國人似乎很有錢,一封私人電報發這么長的真不多見。”
鳳鈴數了數字數“按照現在一個字一角二分的價格,這一封私人電報就花去了20多銀元。”
李諭笑道“有沒有錢另說,但很有才。”
愛因斯坦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收入大概是一年4000瑞士法郎,絕對屬于高收入人群。
瑞士法郎與法國法郎一比一對應。
目前普通法國人的收入在300800法郎左右。
如果換算成美元的話,愛因斯坦一年收入800美元,的確不錯,可以在伯爾尼讓一家過上至少中產級別的生活。
他在獲得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臨時工崗位時,就立刻給妻子米列娃寫信“咱們馬上就要變得非常有錢。”
當然了,這個崗位要求不低,準確點,不是什么“小職員”,應該說是工程師。
招聘廣告上寫得很明白要求接受過機械技術或物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掌握德語、法語、意大利語。
單這一項要求,放到現代也可以刷掉一大批所謂“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偽公知們。
更何況大學普及率非常低的二十世紀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