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米實話說不算很高,屬于業余飛行愛好者可控范圍內。再高的話就對熱氣球以及飛行控制的要求很嚴格了,必須要專門的氣象學者才有可能做到。
但拿到水下數據,他們肯定更加期待高空數據。
由于有了新設備,所以李諭和歐文理查森多做了幾組數據。
呂碧城看著好玩,也要上熱氣球玩。
這還是她頭一次上這么高的天空,坐上熱氣球后異常興奮。
一兩千米以內還是很刺激的,天氣好的話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歐洲大陸。
可高度再升高,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最終的目標是000米。時值盛夏,李諭和歐文理查森準備了厚厚的衣服。
呂碧城不明所以“你們拿皮衣做什么”
“000米的高空,溫度會降差不多30度,基本可以算作冬天,”李諭說,“要不你還是不要跟著去了。”
呂碧城玩得正起勁,立刻說“冬天有什么好怕的”
歐文理查森則說“000米并不是什么特別危險的高度。”
呂碧城聽了他的話,更想上去了,因為坐熱氣球真的太刺激了。
沒辦法,李諭只好對理查森說“我們只升到000米,再高千萬不要去。”
理查森說“我明白,格來舍的故事在整個氣象學界都是傳奇,但也是一種警示,我可沒有那么好的技術。”
理查森說的格來舍是40多年前的一個英國氣象研究者,他曾經與另一個助手在沒有氧氣補給和防護衣保護的情況下,乘坐熱氣球飛到了12000米的高空。
也是這種經歷讓人類知道隨著高度升高,溫度如何變化。后世曾經有一部電影專門講述過這次危險的冒險。
而000米對于目前來說,尚且屬于比較成熟的高度。
準備就緒后,幾人便在一個晴朗的早上開始了升空。
一開始都還好,數據的記錄也比較順利。
比如700米左右電離度的下降,云室中的離子對明顯開始減少。
可以看作是來自地表的輻射減少了。
但到了800米,電離度又開始增大;
到了1000米,電離度基本和地表沒什么區別。
這些此前也大體用驗電器感知過,但沒有這么明顯。
不過這種趨勢已經說明輻射并不是來自地表。
下一步就是升到最高的000米。
一開始比較愉悅,尤其穿越一些云層時,挺令人興奮。
但高度來到四五千米時,就完全是另一個概念,首先要穿上厚衣服。
這倒還好,但呂碧城突然開始有些缺氧。
高空中的氧氣含量不算低,只不過氣壓降低,導致每次呼入的氧氣變少,所以會出現缺氧癥狀。
呂碧城可不明白這些,只是感覺頭有些暈并且變得很沉,而一旁的李諭和理查森還在仔細做著數據采集。
堅持到000米的高空時,她迷迷湖湖聽到歐文理查森對李諭興奮地說“你看,電離輻射比地表強太多了,簡直有數倍之多”
李諭雖然早就知道,甚至還知道升到一萬米數據會更明顯,但親自動手做出實驗結果還是比從書本上直接看到要奇妙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