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諾并不太了解工業生產方面的事情,想了想說“或許你去一趟奧地利會有所收獲,我們有不少搪瓷品就是從那里進口過來。”
搪瓷的成產工藝不復雜,如果形成產業規模,搪瓷制品價格要比瓷器低太多了,在國內推廣非常適合。
00后可能對搪瓷沒有什么印象,但這東西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可是統治了國內的日用市場,臉盤、牙缸、餐盤、水杯數不勝數。
七八十年代結婚的必須有一個帶著牡丹紅雙喜圖桉的搪瓷臉盤。
印著偉人頭像的水杯則不知道陪伴過多少人的青蔥時代。
近衛昭雪更加吃驚“買生產設備”
李諭說“商部給我的京郊那片土地太大了,還能開好多工廠,加個搪瓷車間輕輕松松。”
“真的能大規模生產”呂碧城仍舊很好奇。
李諭肯定道“必須可以,只不過還需要建好一些配套的上游產業,比如釉粉廠。”
國內雖然這幾年也有了搪瓷制品,不過大都是從德國、奧匈帝國來的舶來品,由于運輸距離很長,價格比較貴,屬于高端一點的日用品。
而一旦可以本土建廠,再弱化一點藝術性,減少圖桉,只突出搪瓷的優點,完全大有搞頭。
況且此時掛著“琺瑯”名頭,肯定好賣。
當然李諭的想法是能夠讓更多普通人使用上結實耐用的生活用品。
并且搪瓷不僅僅有經久耐用的優點,它能統治那么久,還與一個重要特性離不開抗菌性,所以醫院里搪瓷制品很多。
總之能在國內早點推廣搪瓷,好處多多,賺的錢也比肥皂和方便面更多。
再者,李諭曉得民國時期國內的搪瓷市場是被小日本壟斷的,而小日本那時候經濟其實很脆弱,完全依賴中國市場,多砍斷它一條經濟來源就能讓國內少一點水深火熱。
一直到一戰結束,是國內發展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李諭以后準備當成示范企業,屆時鼓勵各省生產,買來的一切技術、工序、專利在國內全部公開,放開干就是。
普朗克聽說李諭要去奧地利后,囑咐道“不要忘了在火車上寫出稿件。”
“保證完成任務,”李諭說,“教授哪,準備在羅馬待多久”
普朗克說“過幾天我也要回柏林,那邊離不開我。”
普朗克是個大忙人,身兼數職。他苦笑道“哪像你,年少多金,漂亮的姑娘環繞。我還有無休無止的會議、考試評議和報告”
普朗克畢竟還沒有真正成名,此時他的薪水主要就是大學教授、科學院院士,以及撰寫各種報告。
而目前柏林科學院給院士發的薪水又是歐洲各大科學院中最低的,遠比不上法國和英國。也與馬克的價值不高有一定關系,德國太重視實業了,不如英國和法國在金融上那么靈活。
這好像是后來德國敢重拳出擊的原因之一。
反正大神普朗克與專利員愛因斯坦現在看起來還都像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