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們腦子很靈活,專門寫了一本音樂的故事小冊子,作為普及讀物,到處發行。
小冊子中把音樂家們塑造成了出生寒微、窮困潦倒的貧下中農形象;至于一些家境的確好、不能說太窮的,就加上各種身殘志堅的悲情人設,創作的音樂也都是為了歌頌被壓榨的平民。
就連年少成名、花天酒地的莫扎特都被描寫成了“無錢治病、英年早逝”
反正讓你看了就同情得內牛滿面那種。
于是乎,音樂家階級被成功劃為“貧下中農”,作品順勢廣為流傳,貝多芬直接成了服務勞苦大眾的文藝標兵。
再然后嘛,不知道為啥這些故事混入了小學教材里,導致不少人誤以為那些大音樂家們是真的窮困潦倒。
長大后,當李諭第一次看到大鋼琴家郎朗生活如此優握,還有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后十分震驚彈鋼琴的不都很窮嗎
后來才知道,能學得起鋼琴的家庭那才是真有錢的好不好和吹口琴根本不是一個概念的說。
真實歷史上的貝多芬、莫扎特,當然都是很有錢的。
貝多芬可能年少時期有點清貧,但人家成年后吸金能力非常強。他有一個學生,是奧地利的公爵,皇帝的堂兄弟給這種人授課,收入怎么會低。
至于莫扎特,后來奧地利曾經公開過他十年間的賬單和收據,揭開了他“窮苦”生活的真相收入至少是普通人的400倍
莫扎特在首都維也納核心區域七個房間的大公寓,還有私人臺球桌、理發師、專門的馬車位。
真是太窮了,窮得讓人忍不住流淚
另外,海頓、舒伯特、李斯特等其他大名鼎鼎的音樂家不遑多讓。
李斯特直接是“流量巨星”,他演出的時候,瘋狂的女粉絲直接把珠寶、鈔票往臺上扔,開演唱會和開提款機似的。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對當年受傷的幼小心靈的安慰。
而眼前來赴約的古斯塔夫馬勒,三年后創下過一個半月演出掙了一萬美元的壯舉。
他目前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并且擁有藝術總監這個非常有聲望的位置。
卡爾見到古斯塔夫馬勒很開心“聽說后天你會指揮一場盛大演出,皇儲斐迪南大公都會親臨歌劇院。”
馬勒說“是的,這場演出采取的是受邀制,我專門給你帶來了幾張邀請票。”
卡爾非常感激“實在不知道如何感謝。”
馬勒笑道“您平時的饋贈已經足夠之多。”
卡爾又為李諭和馬勒作了介紹,馬勒頗為驚訝“東方神秘的科學巨子我想我明天必須再給您帶幾張票,如果斐迪南大公知道您也參加,一定非常高興”
由于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茜茜公主的丈夫對科學界同樣十分重視,所以整個奧地利對科學家還是十分尊重的,只不過維也納的科學氛圍確實比不上柏林、倫敦濃厚罷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