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選奴才

          第四百一十一章 選奴才(1 / 3)

          清末一共搞過七屆留學生考試,第一屆比較倉促,關鍵還是因為科舉剛剛廢除,清廷對如何選拔人才沒有完全拿定主意。

          很快,學部呈送了一份留學生名單,要求嚴復與李諭按照他們表中所填的專業出題目。

          另外學部還派來了一個成績比較好的留日歸國學生代表唐寶鍔進行協助。

          唐寶鍔是甲午戰爭后,清廷第一批赴日公派留學生,他進入了早稻田大學。

          唐寶鍔是蠻有家族背景,上海作為晚清民國時期最富有的城市,誕生了很多世家大族,唐家就是其中之一。

          唐寶鍔的祖上與上海四大買辦之一的唐廷樞有關系,還是唐紹儀的遠房侄子輩。

          至于唐寶鍔本人,后來成了天津一個大律師。

          唐寶鍔肯定也是想當官的,所以非常積極,他殷勤地找到李諭和嚴復,詢問需要自己做什么。

          在他眼里,李諭和嚴復算是主考官。

          嚴復在看到他第一眼后,就說道“閣下恐怕需要額外多做點準備。”

          唐寶鍔立刻問道“嚴師傅請講,在下銘記在心。”

          嚴復拿出一份學部的文件,說“朝廷的旨意,凡參加考試者,必須未剪過發。”

          這是一條十分尷尬的條件,因為目前大多數留學生都剪了發。

          唐寶鍔訝道“可我們都剪過了,一時半會也長不出來,總不能拔苗助長吧。”

          李諭同樣剪了發,出主意說“你們可以去琉璃廠買一條掛上。”

          唐寶鍔大喜“還是帝師思維活絡。”

          嚴復又說“另外還有兩條規定,都是太后擬的,一是不會磕頭的不收;二是戴眼鏡的也不招。”

          看來慈禧多少已經知道,留學生大都接觸了西方思想,沒有跪拜的禮儀,但慈禧肯定腦子里還是守舊這一套。

          不過跪拜這一條算不上什么大問題,因為留學生們雖然思想先進,但不傻,如果可以當官,磕個頭算什么。

          至于眼鏡,知識分子不戴的還真不多,唐寶鍔自己都戴著一個黑框眼鏡,無奈道“嚴大人、帝師,您知道的,做學問十分費眼,尤其是洋人的書本,字那么小,不戴眼鏡的實在沒幾個。”

          嚴復說“我也沒有辦法,可太后不喜歡近視眼,感覺有礙朝廷的觀瞻。但你們可以使用不需要隨時佩戴的便攜式眼鏡嘛。”

          唐寶鍔說“謝大人提醒,我會盡快告知所有考生。”

          接著李諭和嚴復開始研究這份名單,上面的人不少都在民國有名有姓,但真正讓李諭驚訝的是其中兩個名字陸宗輿和曹汝霖。

          好嘛,后世因為簽訂二十一條上了歷史課本的三人,一下子出現兩個。

          而且看備注,這兩人都是在早稻田大學畢業。

          后來的事沒法干預,全是軍政大事,而且就算沒了陸宗輿和曹汝霖,袁世凱到時候還會派其他人簽訂條約。

          李諭和嚴復很快擬好了專業題和外文題目。

          雖然辜鴻銘肯定也會擬出考試題目,但規定是外文題和題二選一,所有的考生都會毫不猶豫選外文的。

          因為他們早就不懂什么科舉考試,根本搞不定那些東西;而且可以借此說明自己外文功底好,說不定有機會進入非常吃香的外務部。

          比較可惜的是這些人里學工科的非常少。實際上按照民國對人才的要求,工科是最缺的,其次理科,然后是經濟科、醫科等。

          因為民國的大學學生比例實在是非常畸形,文科生占學生總數的90以上,其他科目寥寥無幾。

          一直到四十年代左右,非文科生的比例才上升到30左右。

          和平年代倒是勉強能接受,但古人都有云要取長補短,這個時候中國最缺的其實就是非文科生。

          戰爭時期,真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并非嘲諷。

          而非文科專業里,對落后的中國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工科,甚至超過理科的價值。

          畢竟歐洲強大靠的是工業革命,工業對應的就是工科嘛。

          最新小說: 不配 撿到落魄雌蟲上將后 天災囤貨:開局一口鍋 [清穿]給乾隆當弟弟的那些年 撩到美人仙尊后我揣蛋了 后宮生存日常 斬妖武圣從煉蟲開始 斗破之蕭族冰圣 葉塵池瑤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洪荒:這個道祖太卑鄙,魔祖崩了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