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中國公學
電風扇吱呀吱呀的聲音不斷傳過來。
小德張進屋俯身悄聲對慈禧說“太后,唐國安、李諭、傅增湘都到了。”
“讓他們進來吧。”慈禧說。
幾人進來后,慈禧說“今天我看陳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諭做的幾樣東西。我就說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李諭心中暗忖,誰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諭很享受這種看著大清國覆滅的感覺,更知道事情發展方向,所以不會說出來什么暴論。
李諭只是簡單回道“中國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說“說得很好,今后你就與袁世凱好好搭檔,哀家可盼著萬國來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權這半個世紀,基本上是中國最低谷的半個世紀,和當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則天一比,真是一點面子都沒有。
李諭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還是說“在下一定與袁大人通力合作。”
“就是藥物賣出去后,再給日本人進貨錢。”唐紹儀說。
幾天后,李諭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發過來的電報,提到他們公司已經派代表到達上海。
且正是因為他不關心政治,唯一的官身還只是一個搞教育及保護文物的閑職,反而成了護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結交他。
袁世凱嘆道“當年甲午戰敗對招商局的打擊同樣很大,幾乎喪失了遠洋航運能力,但我可以在內河航運上鼎力支持。”
端方說“聽聞津浦鐵路已經開始動工,工期進展異常順利。”
atdivcsstentadva李諭說“盡快修好吧,不僅比坐船便宜,還要快了太多。”
不過辦學可是要花很多錢的,最終求到了朝廷身上。
“廣告發了好幾個月,是真有錢,幾乎每一期都發在最顯眼的位置,”唐紹儀說,“而且藥房拿藥還可以賒賬。”
他找到唐紹儀問了問,才發現情況比自己想的要復雜。
端方想學袁世凱搞新學,于是慷慨解囊。
“請講。”袁世凱說。
鄭孝胥說“大人英明。”
“和日本國比不了,但我們求學之心不會變。”秋瑾說。
仁丹一點都不仁。
馬君武說“你不準備在公學了”
藥店的人甚至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就說“簡單,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兩人共同乘上了船。
李諭又續上一句“我可以讓夫人呂碧城親自為你每期撰稿。”
李諭心想,中國公學,這不就是秋瑾參與創建的嗎。
路過藥房時,發現賣得很火爆。
“不了。”秋瑾說。
李諭說“其實我還真有點小小請求。”
日本人還把自己當“仙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