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的上海中學辦得紅紅火火,此前編撰的教材賣得更好。
張元濟找到李諭,將一本賬目拿給他看“這是第一版的費用,一共7636兩。”
李諭沒想到竟然這么多,于是說道“留著這筆錢改進已有教材吧,最好專門辦個教材編委會。”
“教材編委會”張元濟感覺是個好主意,以后的教材市場大得很,沒必要在乎眼前的一兩年,“可就算要成立編委會,也要走個流程。錢必須先打到你的賬上,然后再由你出資編委會。”
李諭笑道“好吧,那就走完固定流程。”
商務印書館收上來的錢大部分是碎錢,大都在錢莊。雖然沒有銀行方便,但錢莊的信譽也挺好。
兩人一同坐船來到黃浦江邊的一家錢莊,處理完賬目,剛出來,就看到一個青年想要跳河。
兩人連忙過去阻攔,左拉右扯到了岸上。
張元濟喘著粗氣問道“年輕人,你為什么如此想不開”
青年無奈道“無米之炊巧婦難為,公學敗矣我姚宏業只有以死明志,警示眾人。”
李諭感覺甚是頭大,怎么都想著以死明志于是問道“中國公學還是南洋公學”
“中國公學。”姚宏業說。
原來是那幫留日回來的學生,他們確實比較沖動。雖然在清末時局下算不上什么壞事,不過沒事就尋死就太不值了。
歷史上姚宏業在中國公學當干事時遇到一些挫折,憤而自殺。
張元濟勸道“孩子,沒必要丟了性命,還有這么多事要做。”
姚宏業突然認出了李諭“您是帝師您有沒有辦法”
“什么事”李諭問道,“能幫上忙的我肯定盡力而為。”
姚宏業嘆道“學校經費仍舊不足,大家天天吵架,根本無心辦學。”
李諭納悶道“兩江總督端方不是捐了每月1000兩”
姚宏業說“學生越發增多,仍舊難以為繼。”
李諭說“事情倒是不難,我”
張元濟打斷李諭,“疏才兄,這種事不能總是讓你破費,辦學應該是朝廷的事,明天我就登報尋求資助。”
文章發出后,想不到第一個站出來的竟然是大清銀行,而且一出手就是十萬兩,還要給他們在吳淞興建新校舍。
估計是朝廷方面也想借此拉攏一下留日學生。
不過留日學生這么多,拉攏不過來啊。
但好歹解決了資金問題。
姚宏業對兩人極為感激,不僅救了他的命,而且挽救了中國公學。
姚宏業分別登門道謝,找到李諭時,甚至表達了以后想要跟著李諭干的想法。
李諭問道“你不是同盟會成員嗎我這兒可搞不了革命。”
姚宏業說“現在同盟會分裂,大家四分五散,而且不見得加入同盟會就是為了去革命。我和天華兄一樣,只是想讓國家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