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拜會香帥
呂碧城早已完成了書稿潤色,并且找到裕德齡完成了翻譯。
李諭準備錄成兩套,一套給紐約柯林斯出版社,一套給法國的阿歇特出版社。
但這時候裕德齡正好被召回宮中,由于書稿是用外文書寫,其他人又不太會用打字機,只能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找個學生“勤工儉學”幫著謄寫一下。
來到譯學館,林紓看著李諭手中厚厚的書稿,說道“我這有名學生,英文排在全校前三,家境也較為一般,肯定會感興趣。”
林紓隨即出門,帶回來了一個十八九歲的學生,給李諭介紹道“他叫王琎,字季梁,浙江學子。”
王季梁在聽到是給李諭做事后,非常情愿“帝師是我們的偶像,能為您效勞榮幸之至”
李諭拿出那三本星戰后傳的書稿“那么就辛苦你了。”
王季梁謄寫完成至少要花好幾天,李諭這段時間先去拜訪了剛剛調回京城的張之洞。
不止張之洞,同樣被調回京的還有袁世凱。
他們兩人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一起被調回京城列入軍機處,看似升官,實則明升暗降。
當日的禮單的上,只有張之洞、梁鼎芬、李諭一分錢沒給。
梁鼎芬多少不太服氣“此二人確有在自強學堂任職之資,放在中學教書,有些暴殄天物。”
李諭來到大門前,看到張之洞親筆題寫的一副楹聯“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日閑。”
梁鼎芬說“我打聽過了,送出上萬兩的地方大員就有二十多人,其中最貴重的是山東巡撫楊士驤送了十尊金佛;吉林將軍達桂送了一條玉魚,據說魚鱗全都用金銀珠寶鑲嵌。”
梁鼎芬催促道“沒聽清嗎”
梁鼎芬說“可不是,一點沒落下”
慈禧似乎要在生命的最后時光盡自己最大可能削減漢人大官的權力,好為皇族鋪鋪路。
梁鼎芬說“大人心懷天下,在武昌也沒多自在。”
張之洞點點頭“明白了,我總不能踩在張大人頭上,我就送一幅親筆字吧”
梁鼎芬假裝什么都不知道“我們初到京城,不太了解規矩。”
出門后,張之洞無奈道“朝中第一重臣竟然只圖金銀,大清江山危矣。”
一個商部的五品主事,只湊了500兩銀子拜見,直接被攔住。
當然壽禮多少帶來了,張之洞拿了一個卷軸,寫了兩句詩。李諭則拿了一筐子外文原版書,還有理有據地說“這本書出自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書中有金句,知識就是力量。這么多知識,難以估量”
張之洞接過來,看了看說“剛回來就碰上慶親王的七十大壽,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然后問向梁鼎芬“你說去是不去”
出入這座會賢堂的目前多是達官貴人,等到宣統年間,攝政王載灃在這還召開過多次會議。
但至少歷史上第一批留美的接近50人,全部選擇了回國。甚至在建國后,也只有一人隨著校長去了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