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八大堂”會賢堂、聚賢堂、慶和堂、福壽堂、聚壽堂、同興堂、天福堂和惠豐堂。
收禮的人看了看張之洞,拿著筆一動不動。
“窮就直接說出來,沒什么不好意思,我還怕他慶親王不知道呢”張之洞笑道,然后對李諭說,“據聞上次慶王爺過壽,你與張百熙大人拜會,也沒出多少禮金”
李諭敲響大門,開門的是張之洞的重要幕僚梁鼎芬。
李諭說“吃喝小事情,住房的確是個大問題,好在張大人不用為此發愁。”
張之洞在北京居住的宅院位于什剎海南邊一條叫做白米斜街里的胡同,宅院很大,后世也有遺存。
王季梁算半路出家,但李諭并不擔心他的學習能力,歷史上王季梁是第一批庚子賠款留美學生之一。
所以李諭只是說“祝你好運。”
總之,官場上的潛規則太多又太隱晦,混官場非常艱難,尤其是舊時代官場,簡直是如履薄冰。
張之洞能混出來的同時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絕對是人精。
“原來是帝師快快請進。”
這座宅邸規模不小,是一座四進的院落,還有亭臺假山、花園水池。
其實張之洞早就摸清了奕劻的心理,必須有人不送禮才行。而且王府還會把不送禮的奉為上賓、好生招待,以顯示慶王府“清廉”作風。
李諭說“那時候我還是一個無名小卒,跟著張大人一起去的。但張大人拿了一柄折扇。”
梁鼎芬猶豫半晌“我們好像”
這方面,現在國內最有資格出題的就是李諭。
反正超不出高中范圍,所以化學和生物即便李諭不太擅長,也能出幾道。實在覺得不好出,看看最新的雜志就知道大體發展到了什么水平。
他們吃了一半時,有仆人送上請帖“老爺,慶王府的帖子。”
梁鼎芬說“是的,這條玉魚過崇文門繳了三萬兩稅銀。”
atdivcsstentadva張之洞說“我沒記錯的話,負責崇文門收稅的,也是慶王爺之人。”
張之洞說“通報一下,新任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拜見慶親王。”
李諭尊敬道“張大人回京,有失遠迎,未盡地主之誼,抱歉之至。”
梁鼎芬說“我當然相信疏才的能耐,只是如今人才稀缺,看在眼中實在眼饞。”
“肯定要參加”王季梁果斷說,“兩年前我就一直在準備當時我還在準備應試科舉,突然科舉廢除,一名留日歸來的朋友看到我仍在看經史子集,嘲諷說,這堆廢紙,讀它何用不如統統燒掉,免得害人從那天開始,我就打定主意走科學救國之路。”
但有人就不太了解規矩。
“總不會像現在一樣行事掣肘,說話更不能多說,算了,不提政事”張之洞嘆道,然后對李諭說,“你幾個月前送去武昌的兩位荷蘭教師,著實有水平,星海梁鼎芬字都想把他兩招去自強學堂。不過我考慮再三,新學上的事情沒人比伱懂,還是按照你說的來,仍舊安排進了你所開設的武昌中學。”
李諭終于想起來,這位王季梁也是我國近代化學重要的開創者,后來當了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的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