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個現象就理解各種平臺,你能看到很多反對達爾文的,但看不到反對摩爾根的;能看到反對愛因斯坦的,但是看不到反對狄拉克的;能看到反對法拉第的,但看不到反對麥克斯韋的。
原因很簡單,這些人的理論太深奧,他們不懂。
而且就算進化論,也只是他們以為的進化論,不是學術上真正的進化論。相對論同理。
反而這位提出問題的主教,讓人有點尊重。
閔可夫斯基說“雙方是在進化論的角度進行探討,甚至沒有提到神,我在看記錄時,一度懷疑這位主教是不是真的主教。”
希爾伯特繼續說“而且他們在完成探討后,一起共進了晚餐,氣氛比較融洽。”
李諭說“這可真是太神奇了。”
過了一會兒,講臺上的數學家們開始了辯論。
兩邊的主力自然是策梅洛以及法國的博雷爾。
很快,李諭就能感覺到策梅洛漸漸占了上風。
李諭的數學水平和這一眾專業搞數學的比不了,但李諭有后世眼光,他能看得出,策梅洛選擇的道路太正確公理化。
這可是對付第三次數學危機的有力武器。
希爾伯特、克萊因、閔可夫斯基都是前輩,并沒有直接發言,但他們的出場已經證明了是為集合論打ca,而不僅僅是策梅洛。
至于羅素到來,是因為他提出了那個著名的“理發師悖論”,幾乎撼動了集合論的基礎,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實際上早在羅素之前的幾年,策梅洛自己就發現了這個悖論,但他沒有發表出來。
受限于雙方的語言問題,近四個小時后,辯論才告一段落。
博雷爾嘴上沒承認,不過已沒有一開始反對集合論的激烈態度。
大家聚一起聊一聊挺好,畢竟沒有互聯網這么便捷的溝通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面。
會后,東道主哥廷根大學邀請博雷爾他們一起共進午餐。
法國人今天在學術上沒有贏,但在餐桌上,可就有資格指點德國人了。
好在希爾伯特早有準備,找來了幾名意大利廚師,讓法國人無法發飆。
餐桌上,李諭趁機把自己關于博弈論對弈的那個猜想給策梅洛說了出來。
策梅洛一聽就很感興趣,與李諭侃侃而談。
博雷爾自然也知道李諭的大名,迅速加入進來“如此巨大的數字,與我前段時間的一個想法不謀而合。”
策梅洛此時仿佛沒有剛與他進行過辯論一樣,像個沒事人般問道“什么想法”
博雷爾說“與博弈論不太相同,我的猜想源于概率論。”
概率論目前在物理中非常不受待見,但在數學領域可一直是大熱門,策梅洛道“請詳細講一下。”
博雷爾說“讓我們想象一下,假設有100萬只經過訓練學會了隨意按下打字機按鈕的猴子,它們在一位文盲領班的監督下工作,這些猴子每天都要辛苦工作10個小時,并為它們配備100萬臺型號各異的打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