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如毫無疑問是個天才,完全靠著自學就造出來了飛機,而且他獲取飛機相關知識的途徑竟然大都是報紙和雜志
悟性可怕
“能不能讓我看一下你的圖紙”李諭問道。
“當然可以,”馮如立刻打開自己的行李箱,“本人來求教帝師,正是希望從您這里獲得指教。”
“指教談不上,共同進步”李諭看了一會兒,說,“看你的圖紙,研究時間確實不短。”
“自從我在報紙上看到帝師所寫關于萊特兄弟飛機試飛成功的新聞后,便立志要造飛機。雖說以前沒有接觸過,但美國人可以,中國人自然也可以。”馮如堅定地說道。
李諭點點頭“的確可以”
“在下在美國多年后,深知技術的重要。當年日俄戰爭,一場本來與我們毫不相干的戰爭,竟發生在自己國土上,清政府敢怒不敢言,全都是弱小帶來的悲慘遭遇”馮如越說越激動,“而足以救國的軍用利器,在我看來,莫過于飛機居高臨下,馳騁藍天”
李諭說“閣下志存高遠,我會無條件支持,而且本人也有志于飛機之事。”
“太好了”馮如高興道,“有您的幫助,將會是最大的助益實不相瞞,現在萊特兄弟的公司封鎖了飛機的技術和專利,我的研究進展舉步維艱,只能從報刊上獲得零散知識。我雖然知道法國有一些更好的技術,可惜看不懂法文。”
技術資料的翻譯是個老大難,這個問題沒法解決,只能學外語。
李諭說“我會幫助你買進歐洲的報刊雜志,并且你可以進入我與貝蘭先生共同創建的航空俱樂部學習,那里的資料非常豐富。”
馮如太感激了“帝師如此費心放心,我一定會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茍無成,毋寧死”
“我自然相信你,”李諭說,“但你的圖紙和技術資料尚且存在一些缺陷,正好,我把最近在歐洲的旋缸式發動機專利及資料免費送你。這樣一來,你的整個飛機設計全要改動,會是很大的工作量。”
“有了研究方向,工作量大點何妨”馮如絲毫不在意,“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拉準確創建的飛機廠,正好可以完全按照帝師的意見來興建。”
“飛機廠現在籌集了多少資金”李諭又問道。
“只籌集了四五千美元。”馮如如實道。
“太少了,這點錢最多做出飛機框架,根本不夠,”李諭對民族航空事業的支持肯定不遺余力,“你盡管修建,需要多少錢我都可以。”
馮如說“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李諭說,“就按我說的辦,而且我會給你免費所需的技術資料。”
馮如說“可現在我還繞不過萊特兄弟的專利。”
“好說,”李諭很了解其中關鍵,“我們采取與萊特兄弟不一樣的氣動布局便是。”
李諭隨即在另一張紙上給他大體畫了起來。
實際上,萊特兄弟的技術已經開始落后,法國和德國都摸出了更安全可靠的路線。就是此前提到的氣動布局問題,萊特兄弟的鴨式布局太難。
馮如贊道“帝師不愧號稱科學巨子,如此前沿的技術也能了若指掌。”
李諭笑道“我現在是紙上談兵,具體的制造、測試需要很久,這些都要靠你。”
馮如說“定不會辜負帝師所托。”
“還有,”李諭說,“你平時要多學習一下機械相關的大學課程,會非常有幫助。”
“大學課程”馮如問道。
李諭說“你在奧克蘭對吧我會聯系同在奧克蘭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他們接納你旁聽課程。”
“可是這會耗費很多資金,那所學校是加利福尼亞最好的大學,學費非常高,”馮如說,“這些錢不如用在研制飛機上。”
馮如的想法不無道理,二十世紀初的教育花費比后世還要驚人得多,尤其歐美。
目前中國一個普通農民,一年收入不過十來兩白銀,歐美留學一年的學雜費就要1200兩,簡直駭人聽聞。
這個差距比后世離譜太多。
要不大部分留學生選擇日本哪,一年十五六兩,部分中產家庭還是可以承擔的。
李諭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即便萊特兄弟學歷不高,也是大學三年級才肄業,歐洲那些搞航空的更不用說。”
馮如說“我聽帝師的但在我身上破費這么多,實在過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