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揮揮手“不用和我客氣將來把技術、人才帶回國就好。”
“我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想法,”馮如說,“甚至我注冊飛機廠的名字時,就叫做廣東飛機制造廠,肯定是要把所有的設備都運回國。”
歷史上,馮如1910年就把飛機工廠遷回國去了。
但李諭卻并不想讓他走太早,多學點東西再走不遲。
而且馮如是墜機而亡,如果可以精進飛機制造技術,極大可能挽回生命,多為民族航空業貢獻力量。
“那么我更要給你投資了”李諭說,“你慢慢研究,穩扎穩打,不要貪圖冒進。我會研究改進無線電設備,以安置在飛機上。”
“真是天才的想法”馮如驚嘆道。
李諭說“無線電在飛機上的用途會很多,比如導航、預警、雷達等等,未來我們要一起做,所以我才說共同進步。”
馮如并不懂“導航、預警、雷達”這些無線電陌生術語,但能和無線電搭上邊,肯定是高大上的東西。
馮如說“謹記帝師教誨。”
李諭說“我先給你支持5萬美元費用,還有幾臺航空發動機。”
“五萬”馮如下巴都快掉下來。
他在舊金山跑斷腿,只有少數華商愿意出錢,每人也就捐了一二百美元,合起來四五千美元。
但這些華商并不懂飛機,此后第一次飛行試驗失敗后,幾乎全部撤資,而且都認為馮如是個“騙子”。
李諭當然了解發明過程中的艱辛,出點錯很正常。
馮如大概率就是因為手頭資金太少,所以急于求成。他試錯機會太少,同時對造出來的飛機非常疼惜,才會釀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此時李諭一口氣出5萬,簡直可以媲美半個萊特飛機廠,財大氣粗,完全解決了資金上的后顧之憂,足夠他造出很多架飛機、做很多次飛行試驗。
“我這可”馮如直接結巴,半晌才說出,“我甚至不知道怎么使用這么多錢。”
“我不是說了,慢慢研究,穩扎穩打,循序漸進,不要貪圖冒進。”李諭又強調一遍,生怕他記不住,這么好的人才,可不能再早死了。
馮如說“這樣吧飛機廠的董事長由您擔任,我只當總工程師。”
“不必如此,”李諭微笑著說,“我沒有這么多時間在飛機廠里。”
“所以我才說讓您當董事長一職”馮如說,“您不答應,我是不會接納您的錢的對了,飛機廠不然也叫李諭飛機廠”
李諭連忙說“好吧我可以當董事長,正好未來方便資助。但飛機廠的名字千萬別改。”
馮如這才接受。
將來回了國,李諭完全可以馮如的廣東飛機廠為基礎,進一步擴大。
李諭差不多也要歸國,順路先與馮如去了舊金山。
從紐約橫跨美國,要坐三四天的火車,呂碧城考慮到李諭“身后之事”,貼心地準備了一床綿軟被子。
到地方后,李諭親自跑去伯克利分校給馮如求得了一個旁聽機會。
話說“分校”屬于翻譯錯誤,歷史遺留問題,其實伯克利分校就是一所大學,不是常規認為的“分校”。
伯克利分校開出的條件很簡單讓李諭在伯克利分校進行一場演講。
加利福尼亞州在李諭穿越前,已經是美國最富有的州,不過目前大都是荒地。
伯克利分校與斯坦福大學目前也沒法和東部的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相比。
所以李諭這種科學界頂流到來后,伯克利分校異常歡迎。至于李諭小小的請求,伯克利分校甚至更進一步,同意只要馮如考試合格,還會頒發畢業證書。
馮如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
可如此一來,他就有的忙了,一方面放不下飛機的研制工作,一方面還要兼修學業,所有時間都會占據,沒有一點假期。
但中國人在這點上就是強,論學習能力,真心誰都不服,也甘心吃苦。后世還有在美國拿好幾個博士學位的牛人。
臨走時,李諭對馮如鄭重道“這是一個支點,希望閣下可以借此支起中國的航空事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