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最后一課
載灃對自己的這個兒子相當看重,就算自己當不了皇帝,自己兒子當也夠本。
溥儀確實到了年紀,按照宮里從康熙朝就開始定下的傳統,必然要進行接種。
本來他是想按照宮里以往規矩,種人痘,不過洋人一直口口聲聲說牛痘更好,就來了解了解。
英國公使朱爾典和美國公使柔克義最早到來,一同前來的還有一名英國公使館的醫生。
載灃則與載振隨后到來。
為了招待,李諭專門讓人從天津租界帶來了幾樣非常罕見的水果,比如草莓,別說老百姓,王公大臣現在都沒幾個見過。
另外,考慮到有老外,又從西餐廳找來廚師,做了頂級牛排。
人員到齊后,首先舉行了一場舞會,增進感情。洋人的交際舞勝在簡單,普通人很快能學個大概。
載灃與載振終究年輕,而且出過國,很快融入了這種氛圍。
舞會結束后,大家又聊起了最近的文化、科教方面的事情,慢慢才提到種痘。
英國早在幾十年前就試圖在中國推行牛痘,他們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和當初那個關于帽子的說法一樣英國人覺得,中國有那么多人,如果每個人都買一頂英國工廠的棉帽,那么全英國的工廠都生產不過來,會是巨大的貿易額。
而牛痘要是推廣出去,英國的制藥企業絕對能夠崛起,干掉他們目前的心頭恨德國藥企可能也不在話下。
不過嘛,想法總是好的。
英國公使朱爾典很想從皇室身上打開口子,如果那樣,他們認為就可以繼續大規模推廣。
額,依舊想得有點天真。
而載灃這人,雖說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不過對洋人的東西不算反感,在愛新覺羅中算是相對開明一點點的。
載灃聽了英國醫生關于牛痘種種好處后,說道“本王曾經了解過,甚至也去了太醫院詢問。但太醫院的太醫說,人痘是圣祖皇帝立下的規矩,不能破,所以很為難。”
李諭插了一句“接種牛痘不僅成功率高,抵抗天花能力強,而且不怎么痛苦。但種人痘則有失敗的可能。”
李諭的話讓載灃想起了小時候自己接種人痘的場景,一般都是利用天花患者的瘡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鼻腔。
聽這個過程就知道有失敗的幾率。
載灃還知道,之前道光皇帝的兩個女兒種完人痘就死了。
載灃說“太醫說種痘失敗,是因為種痘時心不誠,而我已經提前帶著幼兒去拜過痘神。”
“痘神”在晚清很常見,有些地方叫作痘疹娘娘或者天花娘娘,是民間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
既然會有這種信仰出現,從側面就能看出人痘的失敗幾率很大。
李諭說“上海的申報進行過多次牛痘的報道,還專門介紹了曾國藩大人當年對牛痘的大力推廣。”
載灃說“申報的內容我看過。”
李諭說“那你一定見過那個申報記者程憩亭以身說法的例子。程憩亭說,他老家之前有牛痘局,每年春天都有大夫來給孩子打針,每年四五百小孩接種。他的兩個女兒因種了牛痘至今健康無虞。
不過沒幾年這個牛痘局就被查封,因為有種人痘的郎中看不慣牛痘搶生意,上官府告狀說打過針的孩子都死了,以及牛痘是西方的巫術,開牛痘局的大夫是漢奸賣國賊,于是牛痘局被查封。
可緊接著,第二年天花盛行,種過人痘的出現大面積死亡。程憩亭的兒子因為沒有牛痘可種,也感染天花夭折。”
載灃聽了蠻害怕。最近幾個皇帝,要么英年早逝,如同治、咸豐;要么沒有生育能力,如光緒。
愛新覺羅皇族仿佛染上了什么詛咒。
載灃看向英國醫生“您能保證種牛痘不會危及幼兒生命”
英國醫生說“我向上帝起誓,絕不會”
載灃并不信上帝,對李諭說“帝師,你覺得呢”
李諭說“等我有了孩子,肯定接種牛痘。”
“這樣啊,”載灃想了想又對醫生說,“我回去仔細考慮一下。”
起碼有了態度上的轉變,英國醫生說“王爺任何時間都可以找我。”
這種事李諭幫個忙屬于無所謂,反正溥儀歷史上接種人痘也成功了。
李諭讓廚子端上來飯菜和好酒,但沒喝幾口,巡警部突然找上了門。
“李諭,快出來我們有調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