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仍掌握著話語權,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相信他們的話。
但中國人不一樣,你吹科技強,咱無話可說;吹歷史吹古代文化,真不該在中國人面前顯擺。
咱們太了解了為啥古代著作字數少是因為古人惜字如金,書寫工具非常寶貴。
那時候知識分子也少,呂不韋編呂氏春秋,集合了上千門客花了那么久才一共只有20來萬字。
孔子的論語只有一萬多字,甚至不是孔老夫子一個人搞定,是他的弟子幫著記錄整理。
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都有考古發現。
李諭看過紀錄片,海昏侯發現的竹簡,幾乎成了一堆爛木頭,差點被丟掉,復原的過程非常麻煩。
其他可懷疑的東西更多了,比如為什么西方考古發現基本只有雕像,幾乎沒有青銅器
要知道咱們發掘的青銅器別說數量,種類都多到讓人震驚,許多描述青銅器種類的字甚至是生僻字,普通人念不出來。
還有,但凡喜歡歷史的都知道,只有盛世才可以大規模修史,二十四史里唐朝修了六部。
可惜李諭穿越到的這個時代,洋大人是最高高在上的時代,說啥就是啥,大家全都無法懷疑。
好在民國時期獨立思考、存在質疑能力的大師有不少。
李諭對這種事壓根不著急,畢竟只有民族變得強大、建立自信之后,才會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如今身在清末民初,別想太多了,先盡可能讓大家學習就是,不翻譯古希臘的作品更是不可能的。
至于爭論,可以用那句著名的評語暫時擱置爭議。
潛臺詞是有能力的時候,我再跟你爭議。
李諭在天津站買了一份京津泰晤士報繼續返回京城。
由于是英國方面的報紙,有相當的版面在介紹英國和歐洲的情況,比如頭條上羅爾斯羅伊斯的死。
即勞斯萊斯兩位創始人之一。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實在是難以區分,簡單記就是年輕的、富家子弟的是羅爾斯。
勞斯萊斯在搞航空發動機領域,上天的誘惑對現在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大,羅爾斯在使用了李諭專利的發動機后,迫不及待地駕駛飛機穿越了英吉利海峽。
來回的穿越都很成功,雖然他并非第一個駕駛飛機穿越英吉利海峽的人,但他卻是第一個從飛機上投下信件的人,某種意義上,可看作是最原始的航空郵政飛行。
但穿越英吉利海峽一個月后,羅爾斯就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喪生,年僅33歲。
受到橫穿英吉利海峽的鼓舞,美國那邊又開始搞了水上飛機,從飛機甲板上起飛,然后飛到了陸地上降落,不知道應不應該算作最早的航空母艦
但同樣很可惜的是,成功完成第一次船上起飛的那名飛行員,短短一年后也在一次飛行表演中逝世。
所以這時候的飛行相當有風險。
回到京城后,李諭收到了不少電報,有各種請求專利授權或者直接求購發動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