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火車的前夕,李諭在大公報突然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是衍圣公孔令貽
“昨日吾讀到海商務印書館一書,名曰星球大戰新希望。吾等讀書人閱后難以啟齒,其境界之低等、文筆之拙劣、內容之荒誕,聞所未聞
吾想李諭必不懂寫詩作賦,亦不通經文大義,更無法寫八股之圣賢文章。
其書竟妄言人類可造訪天空之星辰,實乃異想天開
真可謂一無聊之人
吾以為李諭一向研究西洋科學之道,不曾想卻在杜撰騙人之故事。
請君高抬貴手,勿要讓舉國之讀者,尤其初入學堂之少年,將寶貴時間浪費于此等荒誕不經之幻想。
亦望李諭盡快從太空之中返回,將自己之心力放于有用之處。”
李諭看后哭笑不得,自己都快要忘了這位衍圣公。
星戰系列已開始在國內出版,但基本只在租界等地發售,流通并不廣泛。不知道這位孔令貽老先生怎么就突然讀到,還發文章嘲諷自己一番。
晚清民國的報紙不僅僅是傳媒工具,也是大師們吵架的地方。畢竟現在沒什么互聯網軟件,吵架都是在報紙。
看李諭真懶得和他吵,只是解釋了一下什么叫做科幻作品,然后寫道“太空為什么不可以造訪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最后又給他出了一道經典力學中計算滑塊運動的物理題目,并寫道“衍圣公,您何時能夠解出這道題,何時就能明白科幻之意義。”
孔令貽看著李諭畫的那幅受力圖,一頭霧水,當時連李諭的科學入門講義都沒有看完,根本不明白何意。
李諭心中卻在暗喜,即便題目很簡單,但對于不想學的人來說,就有如登天之難。
自己可不想一直陷入罵仗之中。
火車經過漫長的西伯利亞,終于抵達了圣彼得堡。
李諭受到圣彼得堡科學院的歡迎,馬爾科夫再次邀請他做了一場演講。
好在李諭在火車早已想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提前打好腹稿,輕松應對。
次日,他又去見了見清朝駐俄羅斯的公使薩蔭圖。
這一位沒啥名氣,但他手底下的那位參贊很厲害陸徵祥。
巴黎和會時,陸徵祥是外交總長,也是中方首席代表。
陸徵祥在外交方面比出身蒙古鑲黃旗的薩蔭圖強得多。
而且陸徵祥老婆也是外國人,對洋人的習慣頗為熟悉。
李諭在公使館與他們共同吃了頓晚餐。
薩蔭圖問道“聽聞國內已經組閣,帝師可知詳情”
李諭問“名單您還沒有看到”
薩蔭圖說“只是在電報中讀到此事,不過電文簡短,只寫了內閣總理大臣為慶王爺。”
李諭把名單給薩蔭圖說了一下。
薩蔭圖發現有如此多皇族與滿人后,眼神中光芒四射“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振興有望”
他看出來這位攝政王愛用“自己人”,難掩自己想要回國之心。
陸徵祥看破不說破,隨口說“立憲總算有了開始。”
薩蔭圖說“陸參贊,俄羅斯公使一職,不久后就會落入你的肩膀,希望你不孚眾望。”
陸徵祥說“下官定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