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問道“不坐火車嗎我認識點朋友,可以搭乘西伯利亞大鐵路。”
孫搖了搖頭“鐵路會經過北京,而我要去香港。”
他應該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
李諭說“那么我叫上德國的蔡元培先生,一同走鐵路線回國,順便在歐洲采購一些機械和書籍。”
孫說“蔡先生我來不及拜會了,代我問聲好,將來國內再見。”
告別孫文后,李諭便來到德國,他先找到拉特瑙。此前向他籌款了4000萬馬克,由于李諭公司的良好運營,第一批還得很輕松,此后拉特瑙錢給的很爽快。
李諭使用這筆錢購入了很多輛汽車以及一些生產線,同時還有大批書籍。
還是得感慨一下,外國原版書是真滴貴。
然后李諭找到蔡元培,他也收到了多封國內陳其美催促回國的電報,已經在收拾行李。
兩人隨即前往圣彼得堡,然后坐上火車向著遠東進發。
蔡元培說“看你包裹里的單子,買了很多書”
“能想到的基本都買了,差不多有幾個集裝箱,過段時間就會運回國內,”李諭說,然后看到蔡元培手里也拿著一本書在看,“這本是”
蔡元培說“關于法國革命的一本書。”
還得是同盟會的,認定了就是一場大革命。
李諭說“回國后,蔡校長可能要做教育部官員了。”
蔡元培說“陳都督給我有過這種許諾,屆時我一定將你提為副部長。”
這件事好像每個人都要給李諭提一遍,畢竟在大部人心中,仕途還是讀書人的終極夢想。
李諭搖了搖頭說“我對當官沒興趣。”
蔡元培說“教育部官員與其他官員總是有點區別。”
李諭還是拒絕道“難免掣肘,有您在,咱們相互照應就夠了。”
蔡元培問道“都說李諭院士不問權力,沒想到如此執著,三番兩次都勸不動。”
和蔡元培說話李諭沒太大負擔,給他解釋道“一旦進入政壇,考慮的就多了,首先管理人這類復雜的社會性生物就極為困難,而我極不擅長這方面。”
蔡元培說“疏才的話讓我想到了西方一句諺語,城邦之外,非神即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類是群居性生物,應該生活在城邦之內的人類聚集區。
李諭說“而且政治本身又充滿妥協,就算教育部,也免不了這些考慮。而一旦進行妥協,必然招致另一部分人的反對。”
蔡元培說“疏才說得很有道理,但平衡各方然后一同共進,不就是我等應做的嘛”
李諭笑道“我看我還是當個白丁吧,沒事批評兩句,過過嘴癮得了。真到那個位置上,必然活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