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兄弟說“孩兒記住了。”
袁克定又多提了一句“韋達也曾在軍中破譯過敵方軍隊的密碼。”
“差點忘了,”袁世凱對李諭說,“咱吃過密碼的虧,以后還望疏才在這件事上多多幫忙。打仗嘛,要是讓敵人先知道咱們想干什么,不就歇了菜。”
李諭說“在下對密碼沒有太多研究,但我會在學校中專門設立培養密碼人才的數學相關專業。”
“疏才果然是科學巨子,”袁世凱端起酒杯,“有勞你了。”
李諭說“份內之事。”
二十世紀是密碼學大發展的時代,李諭肯定會多加留意。
尤其是以后對付小日子侵略時,密碼戰相當關鍵。
因為不管怎么說,日軍的實力確實強了很多,獲悉情報就變得更加關鍵。如果能夠提前知道小日子動向,國內抗戰力量將大大減少傷亡。
大清死亡倒計時只剩兩個來月,唐紹儀準備前往上海與南方代表們議和。
李諭正好有點事去上海,一同上了火車。
北方代表還有嚴范孫,他看到李諭后疑惑道“疏才也是我們的代表”
李諭道“我是去找商務印書社出版一些書籍。”
“你寫的”嚴范孫問。
李諭說“是的。”
嚴范孫問道“什么內容”
李諭說“我在此前的旅途中,寫了一本關于西方科技的簡史。”
嚴范孫說“西方之科技史疏才兄真是大才,能修史書”
“拋磚引玉而已,”李諭笑道,“我只是從文藝復興開始,大體寫了寫歐洲怎么一步步完成科技進步,繼而發生工業革命的。只有十幾萬字,希望后來有史學大家關注到科技史這個小門類后,寫出真正的曠世之作。”
嚴范孫說“江浙素來多文人,更不乏修史者,我想應有你要找的人。不過修史是件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當年的明史案仍歷歷在目。”
嚴范孫說的明史案,是清朝最大的一起文字獄,康熙初年,浙江的莊廷鑨修了本明史,結果被小人告發,200多人被殺,凌遲的就有18個,牽連甚廣,影響更深遠,此后有清一代文字獄多有發生。
李諭知道嚴范孫是好心提醒,于是輕松道“不過是一本講述科技的小史,而且就算有關系,現在時代也要變了,不會有事。”
唐紹儀說“沒錯,疏才盡管刊印發行便是,不必擔心。現在大家都想知道洋人到底為何有如此強大之科技,我們又該如何奮進。這本書發行后,我第一個購買。”
李諭說“我還想找幾人潤色潤色,不然我的文筆拿不出手。”
嚴范孫說“可惜我最近沒有時間,不然一定代為效勞。”
李諭說“這種小事不用您操心,我已經想好人選。”
嚴范孫問道“是哪位江浙大賢”
李諭說“目前稱不上大賢,只是個普通的教師,姓周,名樹人。”
以李諭的水平,李諭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白話文。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讓迅哥提前動筆寫寫白話作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