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上海后,眾人找到了上海猶太大富商哈同,在他的哈同花園住下。
不久后中山先生就會抵達上海,也下榻在哈同花園。
哈同對大家說“我在這邊開了一家獨特的餐廳,是真正的猶太風味,諸位有沒有興趣嘗一嘗一同赴宴的還有撮合你們議和的張謇先生。”
目前洋人的東西對國人來說非常稀罕,別管好不好吃,主要是沒見過。
唐紹儀跟著袁世凱這么多年,吃了無數山珍海味,但猶太菜是真的聞所未聞,于是說“我們就冒昧品鑒品鑒。”
李諭苦笑,他們吃了就會后悔。
猶太人在飲食上的戒律多到令人發指,甚至有所謂的“潔食法律”,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都做了規定,宛如僧侶。
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條“肉類和奶制品不能一起烹飪和食用”,出處是出埃及記中的一句話,“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貌似出埃及記以及其他經文中至少出現了三次,也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猶太拉比就是猶太長老對于這條戒律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他們最喜歡的說法是,上帝認為人要有悲涼之心,沒有任何動物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孩被用原本應該拿來喂小孩的奶一起烹飪。
從此延伸出了猶太人同一餐中奶類和肉類不可混吃的戒律,所以在以色列肉食的餐廳,通常不加奶的咖啡,有鮮奶成分的冰淇淋以及加奶油做成的蛋糕。
李諭反正有那么一點不理解,但這年頭也不敢多評價,說多了肯定被罵不尊重別人的飲食文化。
這尚且只是最基本的。現代芝士可能會加入動物的油脂類來制作,所以芝士和肉類混合的食物在猶太人的餐桌上也很少見。
估計以色列的肯德基肯定沒有安格斯牛堡。
另外,賣漢堡的店面不能賣冰淇淋,賣披薩的只能賣速食披薩之類的規定數不勝數。
當然了,就算有這么多戒律,多少還有一些能吃的食物,可猶太人的葡萄酒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葡萄酒在猶太教里是指定的潔食飲料,從種葡萄開始就必須在拉比的監督之下完成,口感嗎
哈同正好拿出一瓶葡萄酒,說“這瓶是純正的猶太葡萄酒,為了適應中國,我專門找來了夜光杯,因為你們有句古詩,葡萄美酒夜光杯。喝葡萄酒要用這種杯子。”
唐紹儀說“哈同先生在中國待了這么久,已經會背古詩。”
“入鄉隨俗嘛”
哈同讓侍者給大家分別倒了一杯。
唐紹儀訝道“這么黏稠”
嚴范孫說“黏稠是不是代表酒體釀造時間很長”
反正不管哪種酒,只要一提年代長,價值肯定就上去。
哈同卻說“這是因為我們加入了大量漿果和蜜糖。”
嚴范孫疑惑道“葡萄酒加蜜糖”
唐紹儀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瞬間呆住了“這”
他眼睛瞟到旁邊滿臉期待的哈同,只能強行說“真是有異域風情啊。”
李諭和嚴范孫也喝了一口,嚴范孫嘴角抽了一抽,才喝咽了下去。
李諭也不太喜歡這個口味,悄悄對身邊的張謇說“張兄,實在不好喝”
張謇點了點頭,“難以下咽,味道難以形容。”
李諭說“據說多年前英國一位首相喝了這種酒后,對其評價是,這不像是葡萄酒,倒像是醫生開的那些治療咳嗽的藥物。此時親口嘗一嘗,果不其然。”
張謇說“形容得太到位了,喝酒儼然成了喝藥。”
吃過幾道菜后,張謇又對李諭說“疏才是難得的中立人士,我知道你與革命派以及立憲派都有所接觸,你支持哪邊”
李諭現在就敢說話了“毫無疑問,君主立憲是不可行的。”
張謇說“清帝又該如何處置”
李諭說“簡單,退位唄。清廷專制已經二百余年,現在為什么還必須保存君主的位置況且清帝據君位兩百年,弄成現在這個樣子,敗壞至于如此。就算一個銀行總辦,任事十年,敗壞信用,也應該辭職,何況清帝之于中國”
張謇點點頭“有道理,我現在也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民主應該是人人平等,滿人也應該與漢人平等,咱們不對他們趕盡殺絕,但他們也不應再高人一等,大家都是國民。”
唐紹儀說“我也贊成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