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問道“唐大人不反對民主,甚至贊成”
唐紹儀說“我早在留學時,就種下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種子。現在的問題是,通過怎樣的辦法才能將這種理想變成現實。”
張謇高興道“您是北方代表,如果您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么議和就能有成果”
唐紹儀說“我還可以透露一個細節,在北京時汪兆銘曾接到黃興的電報,黃興表示袁公如果能夠贊成共和,那么就可以舉袁公為總統。你們猜袁公看后怎么說他說這個大總統是無論如何不能當的,還是應該讓黃興當。袁公的話表明他并不反對中國實行共和立憲,不過礙于他的身份,無法出頭提倡而已。”
唐紹儀把底透給張謇,是一種示好。
張謇一開始也是立憲派,現在思想往革命派方向轉,但兩邊人緣都不錯,一旦議和出現問題,還能靠他來繼續撮合。
此后的議和在和平飯店的前身匯中飯店舉行。
李諭就不用摻和其中了,因為沒啥必要。
辛亥年間各項事務推進的效率高得令人難以置信,那么多大事在一個月內就談定了。
南北議和主要是幾個關鍵點,首先是國體問題,必須共和、不能君主立憲;這是南方革命黨最關切的;
以及南北方共同成立的政府誰來當總統,這是袁世凱最關心的;
然后才是關于清帝退位后的厚待問題。這件也重要,不過只要袁世凱逼宮完成,其實最好辦,無非花點錢而已。
別說改朝換代,就算李諭穿越前的和平時代,能用錢解決的算啥大事
甭管愛新覺羅皇室每年要四百萬還是五百萬元,在慘烈的流血戰爭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此后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耗費的軍費總計就高達二十多億銀圓
革命派在議和方面的誠意很高,只要是第一條,即共和制,袁世凱接受了,就同意讓他當總統。
雙方還得談一個月,李諭帶著書籍去了杭州。
目前的杭州城不大,李諭要去的地方也很好找浙江兩級師范學堂。
這所學校后來的名字叫做杭州師范大學,沒錯,就是馬云的母校
雖然后世除了提到馬云時大家才會想到杭師大,但這所學校在民初其實很厲害的。
監督校長是沈鈞儒,李諭之前見過他。
沈鈞儒是末代科舉的進士,后來去日本留學。他是民盟創始人之一,建國后還當了最高法的院長。
李諭說“打擾大家學習了。”
沈鈞儒笑道“您別說,別人來,真的是打擾;但閣下來,就是我們學習了。”
李諭也笑道“其實我是來請教的。”
沈鈞儒給他介紹身旁的一人“這位是經亨頤,學校的教務長。”
李諭同他握手道“久仰久仰。”
經亨頤在民國教育界是個重要人物,豐子愷、潘天壽、柔石都是他的學生。
半年以后,經亨頤就會接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校長一職,杭州師范大學后世仍然有以經亨頤名字命名的學院。
雖然當杭師大遠沒有北大、清華更出名,但此前也提到過,清末民初其實最缺的就是師范學校。
有志于辦師范學校者,都是眼光長遠、真心想要教育救國的人。
李諭自然對他們深表佩服。
經亨頤說“我們才是久仰帝師大名。”
李諭說“帝師這詞要落后了。”
經亨頤說“對,咱們不能再講帝制詞語。”
李諭又問道“學校里有沒有一位叫做魯周樹人的老師”
經亨頤說“周老師嗎,他正在上生理課。”
李諭說“我去看看。”
到了教室外,李諭發現魯迅竟然在講關于生殖系統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