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譽校長,李諭只要有機會肯定要給他們上一下課。
說起來似乎有點自傲,但放眼當下,在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層面,真的沒有幾人能出李諭之右。
李諭以前在國內上過一些課,大都只是講一些中學內容,如今算是頭一次在國內真正講點大學該講的東西。
此時的大學上課內容還沒有后世那么固定,主要是沒有固定的教科書,基本靠教授自己出講義。所以民國時期對大學老師的水平要求其實挺高,起碼不能照本宣科。
李諭有意引導他們了解一些目前最前沿的東西,方便將來出國留學時更快找到研究方向。
現在的學生比較少,所以大班上課會出現多個不同專業學生都來聽的情況誰叫李諭現在科學界的名頭那么大,所以李諭有時也不能講過于深入,但肯定是高深學問的必要基礎內容。
只有在物理系上,才能講點自己的拿手好戲。
李諭今天給他們講的是關于微分方程的內容,這東西在數學和物理上都很重要。講義自然是李諭手寫,然后打印下發的。
“希望你們不要嫌棄我的字體,”李諭說,“另外,這種油墨印刷的味道有時我聞著感覺還挺不錯。”
謝玉銘說“大部分是英文符號,并沒有多少漢字,至少在我看來,英文書法方面李校長已經非常好。”
“多謝贊賞,”李諭笑道,“那我們就開始吧,今天我希望讓各位開闊一下視野,認識認識目前物理學界在原子物理方面的輝煌進展。”
謝玉銘說“您的意思是,短短幾年里,西方又在物理學上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李諭點點頭“是的,其實現在處于物理學大爆發的一個時間段,我希望你們中有人可以盡快追上這波浪潮。”
謝玉銘說“我看的書上說,物理學已經只剩修修補補的工作,是一門非常完備的學科。”
“你看的書已經過時了,”李諭說,“不過沒關系,我們還來得及。”
李諭在黑板上板書了一會兒,接著說“今天講的東西伱會很感興趣,是最近幾年的一項原子領域的光譜學成果,出自德國物理學家斯塔克。值得注意的是,他還運用了量子理論,所以有一定難度。”
李諭要講的就是四年前斯塔克發現的原子光譜的多普勒效應。
關于斯塔克這個人,稍微介紹幾句,他此后也成了“德意志物理學家”,與雷納德是一路人,都為納粹效力,是愛因斯坦的死敵。
但斯塔克在物理學,尤其是實驗物理學方面,與雷納德都是位于第一流的,水平相當高。
從上大學開始,斯塔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拿了博士學位。這種速度放在后世幾乎不可能,但在目前來說,不算什么特別稀奇的事情,普朗克與玻爾茲曼都是二十一歲左右就拿到了博士。
說回斯塔克的研究,他用一個非常巧妙的實驗論證了幾年前困擾物理學界的一個問題到底是原子發光,還是離子在發光。
現代人肯定一下子就能給出答案原子、離子都可以發光。
但這個問題在1907年以前,學界并不知道。
斯塔克的思路非常奇妙,就是利用多普勒效應離子在電場中會有一個速度,如果是離子發光,發光的頻率就和離子的速度相關;
而如果是原子發光的話,由于原子是電中性,在電場中不會受力加速,所以發光的頻率不會發生變化。
然后根據紅移和藍移現象,就能夠得出結論。
斯塔克利用這個原理,設計出實驗,發現原子和離子都會發光。
具體的過程真的相當巧妙。
不僅如此,斯塔克還憑借出色的物理直覺發現靠近靜態譜線的區域,幾乎沒有發光現象越靠近靜態譜線,說明氫離子速度越小。
斯塔克懷疑低速的氫離子不會發光。然后就是關于這一點,斯塔克依靠普朗克的量子理論給出了一個解釋。
而一旦涉及到普朗克的量子論,就挺考驗數學功底了。
畢竟連普朗克在提到自己的量子論時,都經常說成是一種復雜的數學工具。
所以現在李諭講的東西真的不簡單,講了一會兒,李諭自己都頓住了。
“一定是哪個該死的數學變換,我一下想不起來了,”李諭凝神了片刻,“在座有誰能看出來嗎”
毫無疑問,沒有人看得出來。
李諭接著說“那么我們先跳過去,暫時不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