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算起來,不管什么時代,教科書都是發行量最大的書籍,而且也是影響最大的書籍。
如今又是歐美以及日本玩了命想要控制中國讀書人思想的時代,教科書更加需要保護。
李諭說“我會資金,幫助你們從編撰到校訂、出版、發行的一系列環節。”
陸費逵道“太感激李部長了”
李諭說“不必客氣,書是人類進步之階梯,還有什么比這個更重要的,爭權奪利嘛”
魯迅聽了哈哈笑道“我就說李院士不同凡人吧。”
陸費逵說“果不其然,果不其然”
李諭說“我會聯系商務印書館,大家良性競爭,一同推進教育書籍的更新。”
最近張元濟也挺忙碌,辛亥革命發生后,他與革命派一直保持聯絡,同時準備迎接民初的教育大發展。
張元濟同樣清楚,一旦清帝退位,很多教科書都要重寫,里面的忠君思想必須剔除。
然后為了適應科學教育,他還準備增設博物部、鐵工制造部,制造標準模型、儀器及陳列品。
這些也是李諭很關注的,今后得多多出錢資助。
李諭突然想起“周老師,你現在是不是已經接到了蔡元培先生的調令,進入教育部”
魯迅點點頭“不愧是搞無線電的,消息如此靈便。”
李諭說“有空的時候,也來我的學校做個兼職教授如何”
魯迅訝道“我的學歷恐怕達不到。”
李諭說“英雄不問出處,而且你的學歷說不上差。”
魯迅說“閣下的學校立意高遠,我擔心自己的水平不夠。”
“夠了,夠了,太夠了你要是不夠,那夠的人不多了。”李諭笑道。
魯迅疑惑道“要講生理學和醫學”
李諭說“隨你便,就算講文學都可以。”
魯迅說“文學更不是我的強項。”
這次輪到李諭哈哈大笑了,“誰又說得準呢。”
魯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聽不明白你要說什么了。”
李諭說“總之你答應就是了,畢竟你是蔡部長欽點的教育部官員,這點事難不倒你。”
“希望不要變成獻丑。”魯迅只好回道。
李諭說“只要是講美育,講科學,講民主,就談不上獻丑。”
魯迅感慨地說“沒想到我回國后,真的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記得小時候在路礦學堂讀書,騎馬過旗營時,老是受旗人的欺侮。如今時過境遷,甚至沒了旗人的特殊地位,要講科學、講民主。”
魯迅雖然答應了下來,暫時卻沒有機會在上海講課,因為他不多久就會接到北上進京的調令。
袁世凱要把各種核心部門從南京轉移到北京,處于他的眼皮子底下。
革命黨面對這種官場老油條真心沒有太多辦法,只能任由他去。
好在孫先生等人留了點后招,提前擬定好了臨時約法,用來約束袁世凱。
另外,袁世凱的得力助手唐紹儀,此時也與袁世凱出現裂痕,加入了同盟會,可以說嚴重影響了袁對時局的控制。
袁世凱自然知道教育之重要,所以把大清學部改為了教育部,同時接納了南京方面的人,仍然讓蔡元培當了教育部長。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