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如山接著說“可我還是不明白,何以現在的梅蘭芳人緣就這樣好、風頭這樣足”
譚鑫培起身嘆了口氣“長江后浪推前浪,以后這娃娃要紅透半邊天。不說了,該我登臺了。”
出道不久的梅蘭芳,從藝術上來說,雖未必如齊如山所說“很平平”,也確實未達爐火純青境界。
他之所以受觀眾歡迎和熱愛,與當下的社會環境大有關系。
在京劇女班開始興盛之初,男女演員不能同臺演出。這種約定俗成嚴重制約了京劇的發展。
此前說過很多次了,清末民初是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局限于國體轉變、帝制消亡,社會的方方面面也都受到了極大沖擊,改變的速度遠超大部分人的想象。
就算還有很多桎梏擋著女人進入戲院,但大勢所趨之下,觀眾席上的女人還是越來越多。
整個戲劇界因此發生了很多急劇的轉變過去一直是老生、武生統治舞臺,如今青衣花旦的地位一日盛于一日。
多年后梅蘭芳自己總結過“過去是老生武生占著優勢,因為男看客聽戲的經驗,已經有他的悠久歷史,對于老生武生的藝術,很容易加以批判和欣賞。女看客剛剛開始看戲,自然比較外行,無非來看個熱鬧,那就一定先要揀漂亮的看。像譚鑫培這樣一個老頭兒,要不懂得欣賞他的藝術,看了是不會對他發生興趣的。所以旦角一行,就成了她們愛看的對象”
加上梅蘭芳自身水平過硬,其清脆的嗓音、圓潤的腔調、細膩的做工、周到的表情,無一不透露出美的神韻,與當下大眾的審美觀相合。
總之,隨著社會開放使女人走進戲園,旦行地位飆升,梅蘭芳的崛起勢在必然。
自打育化小學籌款義務演出后,譚鑫培算是領教了比他小47歲,足能算得上孫輩的梅蘭芳的厲害了。
作為目前京城梨園圈的頭把交椅,外界曾有傳言,說梅蘭芳的朋友曾面托譚鑫培格外關照梅蘭芳,其實根本談不上,譚鑫培與梅家素來交情不錯。
今天的演出結束前,很多人進行了捐款,李諭是全場捐款最多的。
齊如山拱手道“多謝李院士慷慨解囊為小學助捐,而且666兩真是個好數字順”
李諭只能自己品味“666”的諧音含義,回道“希望學校一切順利,多收普通人家孩子。”
齊如山說“育化會接納的大都是窮人孩子,有錢人家誰會送孩子進梨園哪”
李諭又說“后續需要教材,也可隨時聯系在下。”
齊如山道“有勞先生掛懷。”
開車回家的路上,呂碧城贊嘆道“剛才的那位梅蘭芳,唱功真好,身法眼神都惟妙惟肖,在臺上的時候,簡直比女人還要像女人。”
李諭說“他是典型的老天爺賞飯,想不火都難。”
呂碧城說“而且他還這么年輕,希望不會中道崩卒。畢竟戲子這一行,長久做下去真的難。”
李諭說“已經民國了,時代變了,大家都講究個公民、平等,以前下九流的說法用不了多久就沒了。”
“但愿如此。”
呂碧城說完,裹緊了一下衣領。
敞篷式的汽車開起來的確有點冷。
李諭在美國申請的全覆蓋式封閉車身和平衡軸專利已經獲得通過,半年以后就會開始慢慢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