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申報處于一個相對的低谷期,可能因為現在涌現出來的報紙太多,形成了一定沖擊。
不過論辦報能力,眾多新報的創始者或者運營者大都不能和史量才這種專業報人相提并論。
李諭開著車前往清海軍部找張謇,清海軍部舊址是臨時政府的責任內閣辦公地。
提到民國風情,很多人往往都會聯想到上海外灘的西式建筑,或者天津的五大道、南京的頤和路,但基本沒人提北京城。
可北伐之前,北洋政府的統治中心一直在北京,在民國史上絕對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不知為何,大家印象中民國的北京總是胡同、大褂之類。許多民國影視劇也是如此,演到上海灘或者天津五大道都是西式建筑外加西裝、旗袍、發油、香煙,到了北京城就變了風格。
莫非是歷史的慣性
不過北京城并非完全沒有近代風格的西洋建筑,眼前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便是典型,它們是北京城里少有的仿西式建筑,并且還是建筑群。
位置在后世的張自忠路,清末民國時期叫做鐵獅子胡同。
陸軍部大樓于1906年左右修建,相比旁邊緊挨著的海軍部要更加巍峨一些。
修建這兩座大樓用的據說是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的余款。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便在陸軍部大樓,此后一年多的辦公地點也在這兒。
而國會、內閣的辦公樓則在旁邊的海軍部大樓,參議院還有一處辦公場所在象來街。兩地離著還挺遠,一個在北京城東北角,一個在西南角。
總之清陸軍部和海軍部在一段時期里,是全國的權力中樞所在地。
剛下車,李諭就遇到了蔡元培,與他一同進去找到了張謇。
張謇聽完李諭的話,當即表態“申報幾年前好不容易被咱們自己國人買下,只可惜買主席子佩不會經營,我看著都心痛。讓史量才早點買下來也好對方要多少錢”
李諭說“開價12萬元。”
張謇想了想說“席子佩從洋人手里花了元買下,轉手就賺這么多,關鍵到他手里的這幾年申報反而在下滑。能不能便宜點”
李諭說“時過境遷,而且價格不算很高。趁著他決心想賣,不如干脆點趕緊盤過來。”
張謇道“如此也好,這錢咱們湊湊能拿得出來。”
張謇搞了多年實業,是個有錢的主兒,李諭自然更不差錢,12萬元輕輕松松。
購買申報動作一定要快,不然如今的主家席子佩很可能會后悔。
席子佩從1906年開始磋商,直到1909年才完全買下申報。而賣申報則很快,幾個月就談妥。
事后他果然后悔,因為史量才經營得太好,申報銷量節節攀升,價值水漲船高。
于是席子佩在三年后聘請律師起訴,辯稱他賣出的只是報館產業,“申報”這個商標并沒有賣給史量才,所以史量才不能以“申報”為名出版報紙。
他請的律師挺有能耐,抓住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法律漏洞,讓史量才吃了個暗虧。史量才最終敗訴,只能又拿出245萬元給席子佩。
然而席子佩得到這筆巨款后仍不甘心,辦了個新申報想競爭一下,結果一年后就因經營不善停刊,好歹是把錢又都賠了進去。
屆時李諭得囑咐好史量才,合同務必加上包含申報商標權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