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又對李諭說“現在教育部需要招募一批人員,疏才兄弟既然不愿進入政壇與我們同流合污,總該幫著給介紹點人,不然我不就成了光桿司令。”
李諭笑道“應該的。”
蔡元培說“理科人才你比較熟,讓他們在教育部掛個職,薪水不要白不要,然后本身大學講師或者工程人員的本職不耽誤。”
李諭說“我明白了。”
虞和欽過不了多久就會回國,他不僅熱愛化學,同時是個有管理能力的人,很適合在教育部做點事。
魯迅今年也會受聘于教育部。
民國時期,普通工人工資很低,一個月也就十來個大洋,但魯迅在教育部每個月工資有二三百元,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離開海軍部大樓后,李諭把錢先給了史量才,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專門請個律師擬定合同。
史量才雖然不像李諭這種穿越者一樣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看李諭言之鑿鑿,而且十多萬的交易真心是個大買賣,于是同意了。
送別史量才沒幾天,清華學校終于開校。
李諭身上還有監督一職,必然要去一趟。
李諭照例開上小汽車,出了西直門,然后沿著一條馬路向著海淀西北而去。
此時的海淀只是個尋常市鎮,蠻荒涼。不過通往清華的這條路由于還通著頤和園、圓明園,基本上每天都有人維護,道路條件還算不錯。
從晚清開始,沿途就有好幾處步軍統領衙門安
置的維護點,里面有清道夫。李諭在路上時不時看到他們在道上灑黃土,然后一勺一勺潑清水。
李諭的車走的是兩旁鋪石的路,也能走套馬大車。
此時已經到了春天,路兩旁的官柳枝繁葉盛,如果傍晚在這條路上行走,絕對是上夕陽古道,情景幽絕。
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與之后的第二任校長周詒春共同在門口迎接李諭。
周詒春剛剛留學歸國,唐國安非常器重他,點名讓他做了教務長。
“國祿唐國安字兄,詒春,別來無恙。”李諭下車后與他們打了招呼。
唐國安說“疏才兄弟,你可是個大香餑餑,我聽說你在上海創建了一所大學,又被嚴復叫去北京大學代課,我都怕你不再回清華學校。”
“怎么可能”李諭笑道,“反而國祿兄本可于參議院中謀得高位,卻仍然留在學校中,令人欽佩。”
辛亥之后,以前一同在清華學校的周自齊、顏惠慶、范源濂等人都當上了新內閣的高官,只剩下唐國安。
本來唐國安也能在國會中有顯赫官職,畢竟他學歷沒得說,背景也深得很,與內閣總理唐紹儀既是同鄉又是同學,還是同宗同輩的叔伯兄弟。
唐國安說“疏才不愛仕途,我也一樣,還是在清華更順心。”
幾人向校園中走去,李諭隨口問道“有多少學生回來了”
唐國安說“還不錯,回來了360人。”
差不多都回來了,畢竟清華的條件放眼全國都是數得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