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李諭后,馮如便拉過他來說“李大學士,那幾個美國技師我早就談好了條件,每個月450美元,而且每年最少兩個月的帶薪假期。高是高了點,但再低的話,他們就堅決不同意來中國了。”
“我還以為多大價碼,”李諭輕松道,“就按照你說的來,畢竟飛機廠是你的,我只是個投資人,怎么花錢你說了算。”
見李諭這么干脆,馮如有些驚訝,“可是朝廷只一塊地和少量經費,其他費用都不管,這”
李諭拍拍他的肩膀“錢的問題你不用操心,只管做好飛機制造的工作。”
馮如堅定道“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李諭連忙說“千萬別忘了安全第一”
馮如的進度不慢,感覺用不了幾個月李諭就可以實現上天的夢想。
幾天后,飛機廠又迎來了一批參觀者,帶頭的人叫做秦國鏞。
他首先拜見了李諭“李先生,我們來自南苑機場,聽說有中國人自己造飛機,特地來看一看。”
李諭客氣道“歡迎歡迎。”
大概在1910年的宣統時期,清朝就想發展航空業,派出了一批學員前往法國學習,并在南苑劃出一片地建造機場和校舍。
南苑曾是皇家獵場,庚子事變中遭受了空前洗劫,清廷已喪失繼續維持這么一大片獵場的能力,干脆選出一塊地劃成飛機場,也就是中國第一座飛機場南苑機場。
這個時間相當早,對面的日本國第一座機場晚了一年才建成。
清亡后,袁世凱繼承了飛機事業。北洋政府出資30萬元,為南苑機場購進了12架法國“高德隆”教練機。
而且就在今年,北洋政府還會成立南苑航空學校,校長正是秦國鏞。
值得一提的是,秦國鏞是中國第一個駕駛飛機上天的人,他在1911年時駕駛教練機在南苑機場上空盤旋了三圈。
不過起步雖然不晚,民國的飛機制造卻基本為零;航空事業不能說沒有,只能說聊勝于無。
此后民國倒是有空軍,奉軍的空軍一度還挺有實力。不過飛機全靠買,維護能力跟不上,所以民國時期的空軍僅在抗戰初期有一次亮眼表現,然后歸于沉寂。
當然了,同時期的日本空軍其實也就那樣。小鬼子的海軍航空兵確實有兩下子,但陸軍航空兵實力相比之下弱了不少。
原因很簡單小鬼子沒錢更沒資源。他們只能搞捷徑,走質量取勝路線,希望借助偉大的武士道精神,實現一機頂十機的效果。
但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飛機消耗量很大,歐洲戰場上隨隨便便就是上千架次出動,而小鬼子的航空軍只培訓了少量精英航空兵。
而這種做法早在與蘇軍的諾門坎空戰中就吃了大虧。開始幾天小鬼子還能在空戰中有來有回,想復刻當年日俄戰爭的豐功偉績。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蘇軍的飛機越打越多,甚至來了新型戰斗機,迅速落入下風。
就是說,想依靠質量其實質量也沒高多少來戰勝對方的數量優勢,在大規模消耗戰中完全不可行。再優秀的飛行員,一直參戰也難逃被擊落的命運,能活到戰后都是僥幸。
一戰時德國空軍的王牌“空中死神”紅男爵便是典型例子,他完成了擊落80架敵機的驚人戰績,依舊在1918年命喪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