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伊士曼雖然定了在上海開店的想法,不過他本人肯定不能留下來,準備回到紐約后另派一名管理人員常駐上海。而他之前運過來的相機膠卷啥的則暫時存放在李諭的豫園中。
消息已經有人知道,張元濟這天便帶著人來找李諭先行購買。
喬治伊士曼給第一批照相機定的價格很低,一臺十五元,基本就是成本價。當然這里面滿滿都是商業策略柯達畢竟是賣膠卷為主,只要消費者愛上攝影,瘋狂拍照買膠卷,他們必能大賺特賺。
李諭以為張元濟他們也是想買照相機,沒想到張元濟指著一人說“這位小兄弟叫做鄭正秋,最近剛剛成立了新民影戲公司,想要拍攝一部電影,特地找疏才兄弟買膠卷。”
目前膠卷全靠進口,供應確實相對緊張。
鄭正秋被稱為“中國電影之父”,編劇并參與執導了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現在這位電影之父只有24歲,他拱手尊敬道“久仰先生大名”
“不必客氣,”李諭說,“膠卷我也不懂,庫房里有不少,你自己看看哪些能用上。”
鄭正秋道“多謝。”
他今年剛開始組建新民影戲公司承接亞細亞影戲公司的編劇、拍攝業務。
亞細亞影戲公司是一家洋人投資的企業,老板為俄裔美國人布拉斯基,他是第一個被允許進入紫禁城拍攝紀錄片的洋人。
這個老外很會經商,在國內電影界首創洋人投資、國人辦事的操作模式,十分超前。
如此做的好處很多,本土影視從業者必然更懂國人口味,而且可以積累拍攝經驗;他們投資商賺的錢只會更多。
類似的模式在后世更常見。
鄭正秋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膠片,看了看后說“我們也是第一次使用美國膠卷,迫不及待想試試效果如何。”
李諭問道“之前用的膠卷是哪國產”
鄭正秋回道“一般是德國產。”
李諭心想,難怪一戰時期他們的影戲公司幾乎停業,原來是因為買不到德國出口的膠卷。
李諭好人做到底,把之前從美國拷貝回來的傳奇攝影師邁布里奇的奔跑的馬借給他觀看,同時了那時買回的電影放映機。
鄭正秋必然曉得邁布里奇的大名,就像后世所有人都知道雷德利、卡梅隆一樣。
鄭正秋眼珠子都快掉出來“院士先生竟然有如此珍貴的東西”
李諭笑道“好東西就應該拿出來讓懂行的人發揮出更大價值。”
“感激之心情難以言表”鄭正秋高興道,“幸虧今日造訪先生府邸,受益匪淺”
“受益匪淺也是從前人影片中受益,我不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諭輕松道,然后又問,“閣下準備拍攝什么類型的影片”
鄭正秋說“我一直認為影戲應作為改革社會,教化群眾的工具。當下民國新立,我想拍攝一部諷刺婚姻包辦制度的影片。”
李諭說“好創意,希望先生拍攝工作一切順利,成功上映。”
國內電影拍攝起于晚清時北京的豐泰照相館,即譚鑫培出演的定軍山。不過四年前豐泰照相館突然遭遇大火,就此一蹶不振,上海順勢接過了電影中心的地位。
民國前十年,國內拍攝的電影大都質量一般,只能算是學習摸索階段。要等一批優秀的電影人以及演員出現,民國電影業才會綻放輝煌。
好在即便現在拍攝水平和影片質量都比較初級,但電影作為新事物,基本上拍什么出來都有人看。電影公司要是能夠正常運轉起來就不至于虧損,還能越做越大。
去武昌見了黎元洪、然后在京城見過袁世凱的章太炎轉了一大圈,回到了上海,同行的多了一人創辦復旦大學的馬相伯。
他們兩人現在都是袁世凱總統府的高級顧問。
章太炎先找孫黃兩人聊了聊,結果不用多說,自然談崩了。
現在南方革命派已經鐵了心要二次革命,就連此前持有保留意見的黃興都堅定地站在了孫先生一邊。
讓他們如此團結的原因就是善后大借款被徹底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