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偵探鼻祖
哥倫比亞大學不僅有經濟學家克拉克,還有心理學家杜威。
此前李諭委托過他研究智商測試,杜威已經有了初步結果。
李諭稍微一看就知道是二十世紀初典型的適齡兒童智力測試。
所謂“智商”,里面的“商”字代表的就是除法,最初智商是這么算的
心理年齡生理年齡x100
比如一個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相同的普通兒童,其智商值就是100。
若一位8歲兒童表現出10歲能力水平,那么這個兒童的智商值就是125。
很明顯這種測試方式只能針對兒童。如果一個60歲的人表現出30歲的能力水平,你總不能說他智商低,只有50吧這顯然不合理。
美國政府對心理學家們搞的智商測驗也比較感興趣,因為心理學家還提出了“低能是犯罪誘因”的學說,他們準備在軍隊招募和學校選拔中引入智商測試。
但怎么說呢,智商測試幾乎無法做到客觀。
一戰時期,美國軍隊征兵使用智商測試,發現一半的人不合格。
而且此前提過,智商測試很容易帶來可怕的“優生學”,美國與德國此后對大量“低智商者”進行了殘忍的滅絕政策。
這東西很難控制,一旦用歪,到了居心叵測的人手中,就會變成屠刀。
而且根據博弈論模型,不管什么時代、代價多慘重,必然都會存在想要讓世界大亂的不安分者。
李諭只準備用來簡單證明中國人的智力水平很高,絕不會拿來廣泛測試,民國時期也沒有廣泛智力測試的閑錢。
杜威搞的測試題目千奇百怪,對于受過教育的成年人來說很簡單,主要面向614歲青少年,對李諭來說足夠。
證明中國人智商不低,順便提升民族自信心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李諭對中國以及整個東亞民族的智商水平還是很有信心的,這是后世無數次驗證過的。
當然了,智商這個概念到了二十一世紀已經慢慢被淡化,畢竟一來它太難準確量化;二來容易引起歧視。
更關鍵的是智商并非成功的唯一衡量指標。
與杜威的交談中,李諭發現這位美國哲學扛把子對中國格外關注,于是問道“杜威教授也想去趟中國”
杜威說“是的,一個從帝制走出來的新生共和國太令人心生好奇了。另外,我的一位中國學生無形中對我產生了影響。”
李諭立刻猜到是誰“蔣夢麟”
杜威點頭說“蔣是個聰明的學生。我更好奇的是,無論美國大學如何挽留,這些留學生都要執意回國。
“我曾問他,紐約難道不好嘛
“蔣說,紐約是他見過最繁華的地方。
“然后我又問,那你想一直留下嗎
“蔣卻說,他必然要回去。
“我問他為什么。
“蔣告訴我,因為一走進紐約,就等于離開了美國。”
李諭琢磨了一下最后一句話,笑道“果然都是研究哲學的。”
杜威把蔣夢麟叫到了辦公室,李諭甚至沒有一眼認出他。
一番介紹后,李諭才說“恍惚間距離上次見面已經六七年,剪了辮子穿上西裝,簡直判若兩人。”
蔣夢麟說“我的辮子是上船前剪掉的,扔到了大海里,讓它隨波逐流而去。而且幾年下來,我確實感覺自己變了個人。”
李諭說“教育對人的作用就在這。”